实施“生态立省”战略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青海坚持不懈保护“中华水塔”
《工人日报》(2010年03月31日 004版)
本报讯 (记者蒙景辉)被誉为“中华水塔”的青海省,在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确立“生态立省”战略,加大“三江源”生态保护力度,坚持不懈保护“中华水塔”,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青海省,是我国最重要的水源地。境内既有星罗棋布的内陆湖泊,又有纵横交错的江河溪流,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总水量的25%、49%和19%都分别发源于青海省,被誉为“中华水塔”。
然而,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青海境内气温升高、雪线上升、冰川退化、湿地萎缩、江河径流量减少、土地沙漠化加剧,已成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的“脆弱区”。
为了改善江河源头的地面生态,青海省首先制定申报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在国务院决定投资75亿元在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区域实施大规模生态治理工程后,青海省随即确立了“生态立省”战略,全方位组织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沙化治理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并取消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各级政府的GDP考核,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当地政府的最大政绩。截至今年初,青海已建成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保护区总面积近34万平方公里,使全省国土面积的一半成了自然保护区,先后实施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沙化治理工程总面积多达11.74万公顷,开创了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生态保护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