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遇大旱,丰收可期
贵州:节水技术抗旱显效
市郊果园柑橘产量有望比常规方法增产一倍多
《工人日报》(2010年04月01日 004版)
本报讯 (记者赵福中 通讯员李丰)在果园周围,田地里的麦子、油菜全都干枯,山上的树叶枯黄……尽管面临特大干旱,但贵阳市郊的这片园里的柑橘林却依然枝叶茂盛,仔细走近一看,树底下全都很湿润,每棵柑橘树根部都插入两个圆筒,圆筒里装有水肥。日前,当地村民喜不自禁地告诉记者:“这个节水技术真好,肥水只到根部,只要有点水,天干成这个样子都不怕,今年丰收应该没有问题。”
贵州省果树首席科技特派员樊卫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旱灾当前,这片柑橘园之所以保持葱郁,得益于果园采用的“肥水耦合洞穴式节水湿润灌溉技术”。该技术此前在贵州的主产区锦屏、望谟等地试验全都获得成功,而且柑橘产量比常规方法增产一倍还多。
这片长势喜人的柑橘园,正是当前贵州农业科研部门积极开展抗旱保民生行动的一个生动缩影。
连日来,贵州省农科院广大科技人员针对全省旱情严重、农业生产受灾的严峻形势,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旱情调查与地方抗旱技术指导。为了加大科技支撑作用,贵州省农科院先后两次召开了全院18个研究所领导参加的灾情科技动员会议和任务进展调度会,分别安排近期的抗旱技术服务。
同时,组织专家分别提供各类作物、畜禽、水产抗旱技术资料,通过网络开辟“农业抗旱减灾技术”专栏,为贵州抗旱减灾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还组织开展蔬菜、油菜、小麦等作物的抗旱育种材料调查和搜集,为深化新品种选育、抗旱生理和抗旱栽培研究奠定基础。
据了解,截至目前,贵州省农科院全院18个研究所、186名科技人员分赴9个市(州、地)19个县(市、区),对土壤墒情、动植物病虫害发生,油菜、小麦、马铃薯、茶叶、果树、蔬菜等作物生产和畜禽、水产养殖业进行了实地旱情调查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