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6月07日 星期一

【一家之言】被放大的“意义”

■刘颖余
《工人日报》(2011年06月07日 08版)

新华社发

李娜在法网完美夺冠,在国内引起久违的热潮,是可以料想的事情。毕竟,这是欧美人的世袭领地,不是乒乓球、羽毛球,也不是体操、跳水,我们有理由稀罕这座沉甸甸的奖杯。

李娜夺冠,是现代职业体育的个人行为,但显然没有多少人愿意把这件事看成仅仅是李娜的成功。大家众口一词,这是中国网球的胜利,中国体育的胜利,甚至是13亿人的胜利——没有比代表13亿人打球更累人的事情了,但好在李娜没想那么多。她要是想得那么多,也就夺不了大满贯了。

如此看问题当然没什么不对的,也似乎没什么不好,事实上,这是我们多少年来的思维定势。伟大的运动员总是被视为民族英雄一般,过去的姚明、刘翔如此,现在的李娜亦如此。

但这其实并非运动员所愿意承受,运动员尤其是职业运动员比赛、挣钱,乃是很单纯的一件事情,媒体和公众舆论过分夸大其中的意义,对运动员并非福音。李娜澳网史无前例地夺得女单亚军后,便遭受了这样被“捧杀”的尴尬,连续四站公开赛首轮出局,所幸李娜就是李娜,她居然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战胜心魔,再度杀进法网女单决赛,并一举夺冠。但也正因有了这样的心路历程,此次法网夺冠后,李娜断然谢绝回国参加各种庆功活动,夺冠24小时后,这位倔强的湖北姑娘已经飞赴英国,备战曾经给她带来好运的温网。因为她“需要专心准备”。她担心如果温网成绩不好,也许人们很快就把她忘了。

我相信李娜的担心是多余的,即使温网成绩不好,李娜也不会被国人遗忘。中国体育好不容易找到这样一个制高点,媒体又怎会轻易放弃?李娜希望国内的舆论能把大满贯冠军看得更平淡一些,但那只是她的一厢情愿而已,一个歌颂李娜夺冠的高潮正在到来,而且远远没有结束的意思。其中当然也掺杂着反思的声音,比如说,李娜的胜利是体制外的胜利,是对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否定,但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根本不值一驳,因为谁都知道,李娜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体制”,她当然也是举国体制的受益者。李娜的胜利,只能说明中国体育的管理者正在开始顺应国际职业体育的规律。全盘否定举国体制?李娜的夺冠要是有这样的功效,那恐怕是她本人也无法承受之重吧。

李娜已经开启新的征程,对媒体和公众来说,是时候放平心情了。李娜法网开创历史,我们可以不吝惜发自内心的赞美,但也无需过分放大其中的所谓“意义”,那除了证明着自身的底气不足,丝毫不能够给中国体育以更多的、额外的尊重。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