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6月08日 星期一

【大众话题】穿汉服祭屈原的文化认同

□朱四倍
《工人日报》(2011年06月08日 03版)

6月5日中午,南京玄武湖公园环湖路解放门段的大草坪边,古琴声中,来自南京及周边地区的近百名汉服爱好者,身着汉服,双手作揖,以古代祭祀礼仪来祭奠屈原。更有不少爱好者穿上各个朝代五颜六色的华美服饰,游园赏景。不少市民围观,惊叹仿佛“穿越”回古代。(见6月6日《扬子晚报》)

传统节日的文化在当今如何得到更好的传承,值得思考。站在这样的立场上审视南京玄武湖畔的这场“穿越”祭奠,有着特殊意味。一方面显现了仪式的逼真性,另一方面似乎又让人们产生一种对端午文化的陌生感——这是人们真正期待的端午文化吗?

从服装或者仪式上靠近古代端午文化传统,是当下不少地方的习惯性做法,不过,这似乎仅仅触及了端午文化的浅表,而非真正与传统文化的接触和靠拢,有些甚至还产生了过度商业化的弊端。

就笔者的看法,仅仅是“穿越”而非真正融入端午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感”的匮乏和流失。一般来说,民俗是民族或族群认知所形成的一种共同的精神生活形态,是民族共同精神生活中的“我们感”。“我们感”即人类族群或群体不约而同的感受,类同于文化认同。当离开“我们感”而单一地谈论端午文化时,恐怕就陷入了凌空蹈虚之中。

某些传统节日的过节方式与相关传说,和现代生活的贴合度不高,但它们以历史传承的惯性保留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于“我们感”的塑造有积极作用。因此,不应否定穿汉服祭屈原的价值,但更需要做的是利用、改造这些老习惯,使之适应现代社会。

我国传统节庆衰落和边缘化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凝聚在传统节日中的“我们感”淡化。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节庆活动强势进入我们的生活,很多人丧失了过传统节日的感觉。以端午节为例,有人说,过端午节不就是吃粽子吗?也有人说,过端午节就是出去旅游一下。物质生活丰富了,却找不到过端午节的感觉。要打破这种尴尬境地,就要通过对端午节传统的恢复,并在恢复的基础上发展,增强“我们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