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6月12日 星期一

【风物志】延安:启迪生命哲思的地方

文/高圣男 訾翔宇 摄/肖殿昌 吴宏 刘兆明 彭桐
《工人日报》(2011年06月12日 004版)

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深沟浅壑,纵横交错,烈日下的黄土地踏上去便腾起一股尘烟。76年前,在这里老一代革命者创造了一个吃小米、住窑洞、点油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传奇历史,成为今天红色教育,培养后红色一代的经典之地——延安。

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景观的窑洞,那些美丽的糊着白纸的格子窗户,窑洞门前挂着的果蔬,还有那象征着革命圣地的宝塔,都似有一种情怀在牵扯着人们,让人们心里蓄满一种对延安的敬仰。

在建党90周年之际,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踏着红色的脚印行走在延安的处处革命遗址间,亲身感受中国革命从最艰难走向了胜利,中国共产党从最困苦走向了强大的历史。

到延安,触摸每一片厚重沉实的黄土,穿越老革命家旧居和窑洞,然后沉思,会感悟到一种别处无法得到的东西。

陕西彬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胡先生在“行走在延安”中写出他的感受:

辗转千里沟壑万里峡谷,在延安的山地里慢步行走,让人很容易变得沉静。在每一个村落的窑洞前,都可以遇见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他们守土而居,安宁祥和。蹲坐在黄土围墙根下,注视着尘世间来来往往的人们,或轻快或沉重的脚步丝毫不会打扰他们的清梦。久居闹市,看惯了灯红酒绿,满耳是尘市喧嚣,人的心也仿佛结了一层厚厚的老茧,自闭自守,名缰利锁的生活使得这样的老茧越结越厚,突然有一天,当抛下一切,走出闹市,来到延安,看着这山野自然觉得格外亲切了。

一位军人说;“现在这个经济发展迅猛,文化空前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的时代,还需要延安精神吗?我想,应该需要。因为,人是需要有精神的。同样,国家、政党、组织都也需要精神。没有精神的人,是行尸走肉,其生存既无价值也无意义。任何时期,都必须有一种精神的支柱。延安精神,就是我党的精神支柱。”

以红色旅游为品牌的中国职工国际旅行社总社,为建党90周年之际,不日将率北京的一批职工赴延安接受党课教育。去那里,聆听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感受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历史回放】

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在陕北开辟了延安时代。

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13年间,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延安革命精神,为新中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里曾是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经历了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被誉为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等。

【感悟延安精神】

在延安一路观看延安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遗址等。心灵总有一股莫名的涌动、感慨。看着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听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感受着什么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革命是在极端困难危险的环境中进行的。在这样的环境,毛泽东号召根据地居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把梢林满山、荆棘遍野的南泥湾,变成了五谷丰登的“陕北好江南”。他们不仅用勤劳开创了丰衣足食的局面,而且创造出了一种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革命战争的延安,物质条件及其艰苦。“小米饭,南瓜汤,打着补丁的布衣裳”是战争年代的真实写照。

“延安精神”就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在延安时期,毛主席的饭菜很简单:一小盒米饭,两菜一汤。毛主席总会把饭菜吃光,偶尔饭菜剩下时,他会说:“给我留着,下顿热热再吃。”老一代革命家在这里培育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延安精神,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住的是普通窑洞,用的是部队配发的木椅、木床。

“延安精神”其实就是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骆驼精神”。“骆驼精神”是我党对任弼时同志道德品质和光辉人格的形象比喻,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极为漫长的路,没有休息,只有工作,没有任何要求,只有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一步一个脚印,负着重担向前。

【循着伟人足迹走】

到延安不需要跟着导游走的,跟着毛主席在延安的足迹走是很好的旅游。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后经瓦窑堡和保安1937年1月进入延安,毛主席在延安的第一个家在凤凰山下,这里有南北两个院子,北院三孔石窑洞是毛主席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的旧居,中间一孔是会客室,墙上挂着毛主席在这里与白求恩见面的照片,还有那张许多人熟悉的毛主席和贺子珍在窑洞外的石凳上对面而坐的经典合影,一条拐洞通向旁边的窑洞是办公室兼卧室,当年的桌椅、柜子和睡觉的被套都照原样摆放着,毛主席当年在这张桌子上写《论持久战》的那张成为中国人永恒记忆的照片,此刻静静地挂在墙上。

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中央考虑到毛主席的安全,让他随中央搬到了延安城北3公里的杨家岭,杨家岭名字叫岭其实是一条山沟,这条山沟是中共中央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沟里的两座建筑因为两次会议而闻名天下,另一是建于1942年的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这里举行,毛主席在这里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全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就是毛主席在这里提出的。还有一座建筑是建于1941年的中央办公厅大楼,1942年5月2日至23日,毛泽东在这座大楼内亲自主持召开了有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这次会议对我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1940年秋天,杨家岭因为准备修建中央大礼堂,毛主席搬家到枣园居住,枣园在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红军进延安后这里是中央社会部驻地。

枣园里树木葱郁、绿草如茵,当年八路军为改善附近群众饮水、灌溉条件而修建的“幸福渠”横穿园中,园子中央是中央书记处小礼堂,当年中央书记处在这里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中央也是在这个礼堂做出让毛主席赴重庆谈判的决定的,在依山的斜坡上,分布着延安时期五位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的旧居。摆着“为人民服务”讲话台。

1947年3月18日傍晚,毛泽东和周恩来从王家坪出发离开延安转战陕北,王家坪在延安城北,隔延河与城相望,是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分为南北两院,南院是政治部,北院是司令部,毛主席的旧居在南院,是一栋两间窑洞式样的瓦房,1946年主席和历尽磨难刚刚回国的毛岸英在这里拍了一张合影,照片就挂在院中当年的拍摄地。

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从吴堡县川口村东渡黄河前往河北西柏坡,站在船头主席回头眺望,深情地说了一句话:“陕北是个好地方!”每一个到过陕北,逛过延安的人临走都会说出,并且记住主席的这句话:“陕北是个好地方 。”

●旅游视野●

延安地处黄河中游的,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相传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这里有“三黄一圣”(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之说。目前,延安行已经构成“红”、“黄”、“绿”旅游的“多色组合”,以红色旅游为核心,辐射、带动黄土风情、绿色生态旅游,丰富了红色旅游的内涵。

周边游有参观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唐明皇杨贵妃的避暑胜地,现存最古老 “皇家园林”——华清池;天下第一险峰——华山;明城墙大唐曲江池遗址公园。


关联阅读

中国职旅精心打造“红色之旅”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中国职工国际旅行社总社响应中华全国总工会号召“服务科学发展,深化创新争优,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的实践主题,特推出红色之旅参观、学习、考察专线。同时根据各工会组织的要求专门策划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和项目。

中国职工国际旅行社总社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创办,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旅游服务网络。

红色之旅是中国职工国际旅行社总社率先于1999年为庆祝建国50周年而创造出的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品牌。2001年与北京日报连手推出了“庆祝建党80周年,游西柏坡,忆革命传统”的活动,包括中央党校、建设部、公安部、国家环保总局、北京电视台、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城建集团、科技学院等部委、机关、学校、团体都参加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有声有色,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红色之旅成为了中国职工国际旅行社总社的品牌产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