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6月15日 星期一

提高职业技能 造福两岸职工

——访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郑道溪

本报记者 肖玉保 特约通讯员 丁文清
《工人日报》(2011年06月15日 04版)

郑道溪在第二届海峡职工论坛上致辞

第二届“海峡职工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之际,本报记者就论坛的意义、特点、成效以及前景等问题,专访了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郑道溪。

记者:首届“海峡职工论坛”成功举办后,福建工会在推进两岸职工交流、合作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与成效?

郑道溪:去年6月,为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在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中促进福建先行先试”的号召和部署,在两岸工会和劳工界的共同努力下,首届“海峡职工论坛”成功举办,为两岸职工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新的重要平台。一年来,福建工会组织充分发挥群众性、民间性和非政府性的特殊优势,在密切两岸职工的同胞亲情、构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积极发挥作用。探索建立了两岸工会交流合作的常态机制,推动两岸工会互访交流,增进了互信和友谊;依托“‘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这一平台,举办了第五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展出发明项目194项,对接项目70项,签约金额达16.87亿元,推动了两岸科技项目、技术、资本、人才的交流、对接与合作;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为纽带,通过举办两岸职工文化节、艺术节、元宵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两岸职工共同的精神家园;加强台资企业工会工作,着力维护劳动者权益,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了福建省台资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第二届“海峡职工论坛”的主题和意义?

郑道溪:本届论坛以“提高职业技能、造福两岸职工”为主题。它是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扣紧了当前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脉搏,反映了海峡两岸职工的呼声,有着积极的现实针对性。前不久,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描绘了福建发展的宏伟蓝图,进一步突出了海峡西岸在全国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了福建在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同时,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订,为两岸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开启了光明前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两岸经济的新一轮发展,需要我们把提高两岸职工的职业技能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以推动两岸企业技术升级、增强职工的创新能力。

记者:今后,福建工会将如何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强两岸职工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郑道溪:目前,两岸交流合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两岸职工对于加强两岸交流往来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两岸工会和劳工界开展交流合作的条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具备。我们会倍加珍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机遇,厚植共同的经济利益,增强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认同,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一是继续发挥工会联系基层民众的优势,多说增进两岸同胞感情的话,多做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沿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不断前进;二是围绕提高两岸经济核心竞争力这一目标,大力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深入开展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建立健全培养人才、聚集人才、激励人才、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为增强两岸经济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三是深化两岸职工经济技术合作,以“6·18”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为平台,进一步建立和发展制度化和机制化的职工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努力拓展职工经济技术合作空间,在发展两岸经济中充分彰显职工群众的主体作用;四是把握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的优势,深入研究两岸劳工界和工会合作的机制化和制度化,拓展交流渠道,夯实交流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总结推广经验,用新的思路、新的办法,积极开展两岸职工技术技能、特色文化、职工体育、福利事业等多方面的深入合作。

两岸职工在经济合作中扩大共同利益,在文化交流中增强精神纽带,在直接往来中增进同胞感情,在基层互动和对接中扩大共识,就能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为同胞谋福祉,为两岸创双赢,为台海铸和谐,为中华开太平,这是包括两岸职工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也是工会组织将为之不懈奋斗的共同任务。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