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6月17日 星期一

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能力,建立创新机制,搭建创新平台——

福州电业局职工创新结硕果

本报通讯员 金 平
《工人日报》(2011年06月17日 04版)

该局员工发明的“10千伏带电作业用升降旋转式绝缘平台的研制与应用”获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图为该局领导和市总工会领导为发明人颁奖潘黄峰 摄

全国劳模冯振波和班组员工在讨论革新带电清扫工具潘黄峰 摄

一架由福建省福州电业局职工参与研发的无人驾驶直升飞机将在今年的“第九届‘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亮相。据介绍,这是一架用来在崇山峻岭间巡检输电线路的无人驾驶直升飞机,通过巡检系统,可以从空中全方位拍摄影像和图片资料,并结合所巡杆塔、线路、地线及光缆的分布位置和具体数量,将数据实时传输到地面测控车和远在数公里外的飞行指挥中心,对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缺陷隐患、灾情状况进行全面监控。

这仅是福州电业局职工创新成果在“6·18”上展示的项目之一。“6·18”历来作为海峡两岸科技创新大平台而闻名,福州电业局作为一个供电服务型企业,每年都有不少项目在展会上展出并获得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奖。今年更有15个项目参与申报,两个项目被选中在展会展出。

“为什么该局每年都有这么多科技创新项目推出,而且大都出自一线普遍员工?”在“6·18”前夕,笔者饶有兴趣地来到福州电业局探个究竟。

营造氛围 , 推动全员创新

道路地表错综复杂,如何才能知道埋在地下的电缆路径?对此,福州电业局鼓楼供电局职工严丹昭有绝招,他自主研发了一台电缆路径探测仪,通过信号发射机和接收机探测电流的走向,来找出电缆路径。别看这个小小的装置,一年里,它就可以为福州配网降低0.3%的停电率,多售电量260万千瓦时,使企业增收120万元。

福州沿海地区盐碱性强,绝缘子串很容易就积满了污垢。为防止污闪事故发展造成对电网的威胁,一般的做法是对绝缘子串停电进行人工清扫,可停电会影响到居民用电。福州电业局送电部带电班班长冯振波和他的同事,集思广益,自己动手制作了一整套带电清扫工具,有效避免了输电线路的停运。

这些项目都曾在“6·18”上展出。

福州电业局一线员工用智慧解决工作难题、自己动手创造工具提供便利的事例有很多。“这得益于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大家遇到问题,从来不会绕着走,而是聚在一起想办法,共同解决问题。”该局技术创新能手、一线班组长黄强这样解释。

一线员工黄强讲述了一个项目诞生的故事。

带电一班主要从事带电作业,也就是不停电作业。这种能够为群众减少不少停电时间的作业方法,一直被供电企业大力推广。可是在带电作业过程中,托着作业人员靠近高空输电线路进行操作的绝缘斗臂车,由于体积庞大,使用起来极不方便,有些地段根本进不去,这给带电作业带来诸多不便。发现这个问题后,黄强给部门反映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自己动手创造一个简易平台来替代绝缘斗臂车的思路。

“当时听到这个想法,觉得可能性很大,就在部门会上,让大家进行讨论。”配电中心党支部书记何书华说,这一讨论引发了员工一股创新热潮。许多员工都来找黄强,想办法、出点子。有些人干脆拿来纸笔,画图设计。每当一个模型出炉后,从平台材料的选用,到平台的镂空密度等大家都一起来“检阅”、“找茬”。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最终定型的绝缘平台,方便地实现了垂直升降、水平旋转和调整定位,并且体积十分小巧,完全不受作业点地形限制和影响。2010年,经过福建省电力公司验收后,该平台在全省推广。据测算,通过该绝缘平台,福州地区每年能够增加10千伏带电作业约35次,提高带电作业率约3个百分点,增供电量约60万kwh。

一个创新点子,大家一起来出力,一起想办法,这是福州电业局科技创新成果频出的原因之一。“充分利用职工优势,主动引导职工,让他们在企业自主创新中挑大梁。”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福州电业局局长段志刚说,企业行政鼓励职工自我得升、自主创新,为广大职工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通过榜样带动、宣传引导等方式,动员职工立足岗位,创新操作方法,提高生产技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力扶持 , 提供创新条件

“相关部门要以服务职工为准则,为职工创新活动提供一切方便,解决他们后顾之忧。”福州电业局党委书记许由忠强调,要大力扶持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一切创新条件,做他们的坚强后盾。

“只要职工有创新思路,我们管理部门就会想方设法提供条件,将其丰富、付诸实际。”福州电业局科技信息中心主任汤明文介绍,一线员工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创新的思路也很多,但他们每天都要外出作业,劳动强度大,为给员工减轻负担,该局管理部门在项目申报、专家审查、提交立项、计划下达、进度跟踪、成果归档各个环节,全过程进行贴身服务。

在福州电业局,有一套科技项目申报和管理系统,任何一位员工都可以登陆申报项目。只要接到申报请求,该局科技信息部就会根据本局的专家库,按专业分类提交给相关专家,请专家对口进行审查,挖掘项目潜能,指导申报人对项目进行丰富。

“进行第一次全面的‘海选’后,对于创新力度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我们会进行科技立项,调动全局相关专业的专家力量,进行全面攻关。对于实用性较强的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的‘五小’项目,我们会提交给局工会进行群众性创新活动立项,做进一步推进。对于介于两者之间的项目,我们提供资金和条件,帮助职工进行自主创新。”汤明文说,一旦项目成型,该局就会进行再一次的“海选”,评定本局的科技进步奖和申报更高级科技进步奖。

为保证职工的每一个创新项目都能得到重视,福州电业局工会还制定了《福州电业局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管理办法》,对各相关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并在“海选”过程中,全程给予监督、检查和考核。

为鼓励更多的职工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福州电业局在职工做出技术创新成果之后,不仅会给予物质奖励,还会帮助其向上级单位申报各种荣誉、推荐参加各级竞赛评比活动,并在职业提升过程中给予优待。

按照《福州电业局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管理办法》,福州电业局取得创新成果的职工,不仅在技术通道上享有优先权,而且对于获得特定科技进步奖、科学技术奖的职工,或者获得福建省电力公司、地市级及以上技术能手称号的职工,可不受职称、职业技能等级、学历和专业年限的限制,破格参加局通道人才选拔。根据这些办法规定,该局职工只要通过通道选拔,相应的就是薪酬待遇的提高。

冯振波就是依据《福州电业局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管理办法》,岗级从原来的13级升到了19级,薪酬待遇相当于该局副局长。“作为一名工人,只要爱岗敬业,勇于钻研,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也能有所作为,这对普通职工肯定有极大的吸引力。”这是冯振波的切身体会。

2011年初,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中,福州电业局再次增加了一个“推手”——《农电工职业发展通道管理办法》。在这个办法中,根据7个评价角度,从能力和业绩方面对农电工进行星级评级。一旦员工被评为三星级以上,就意味着薪酬待遇马上增加25%。在7个评价角度中,关于“创新”的献宝活动、合理化建议、QC成果、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占了4个。

“该办法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看到了局里对‘创新’的高度重视。”鼓山供电所农电工范敬良说,“今后我将在专业技能和开展技术创新两方面,努力破除旧思想,打开思路,做一个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电力人。”

通过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动,福州电业局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如火如荼开展。2010年,该局员工通过科技项目申报和管理系统,申报了128个创新项目。2011年初,这其中的10项被确定为科技项目,15项被确定为群众性创新项目。

帮带并举 , 力促全员成才

优厚的奖励机制,对大家充满了吸引力。可是有一段时间,在福州电业局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中,也有一些员工认为创新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不仅过程艰难,而且不易做出成绩。针对这一情况,福州电业局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张新提出:“必须将全局专家人才的力量发挥出来,带动全体职工共同创新、共同成长。并且,应该首先从班组带起!从身边带起!”在局工会的牵头下,福州电业局“师带徒”、“首席(技师)带新人”、党员“一带二”等活动全面铺开。

带电一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慢慢成长起来的。该班班长冯振波作为一线工人,凭借刻苦钻研带电技术,大胆实施技术创新,荣获了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模、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等荣誉称号,在班组有着极高威信。“对于师傅的成就,我们个个都羡慕,他是我们的榜样。可是在工作中我们发现问题时,要么想不到去创新,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创新。”作为冯振波的首批帮带对象,郑孝干对于创新工作跟许多职工一样感到困惑。

为启发帮带对象的创新思路,冯振波在工作中一发现问题,就在现场跟大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大家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在一次班组活动中,冯振波提出,在修补导线,当修补点离铁塔较远时,用软梯把工作人员送到修补点的做法十分消耗体力,希望大家想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在师傅的启发下,郑孝干突发奇想,提出了用自行车原理替代软梯的想法,这一下子打开了大家的思路,难题很快有了明确的方向。经过多方改进,带电一班最终研制出“垂直双分裂单导线两用出导线飞车”解决了问题。该项目最后获得了第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

在冯振波的带领下,带电一班全体班员们逐渐当上了创新工作的主人。截止目前,该班共申请了11项国家技术专利,8项成果获得专利授权,4项成果在全省推广应用。2011年,为将这种典型作用发挥到最大,福州电业局以冯振波为核心建立了一个“劳模求臻室”,供送电部劳模们创新活动专用。

除了帮带活动,福州电业局还广泛开展专家传艺授课、青年科技讲坛等各种专业技术培训,让专家人才来引导、启发大家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海西·榕电杯”等各种专业竞赛中,该局通过鼓励选手创新工具,提高了操作效率。于此同时,自2010年开始,该局每年都会组织班组长进行脱产集中培训,让班组长领会开展科技创新、群众性创新、QC活动的重要性,并向他们传授班组开展创新活动的诀窍,让科技创新活动从员工个人、班组、部门、全局各个层面都重视起来。

“十一五”期间,该局通过努力,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中取得了好的成绩。其中10项成果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3项成果分别获得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和铜奖,28项成果分别获得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金银铜奖,36项成果获得福建省电力公司年度科学技术奖,累计获得专利申请和授权42项。

压题照片为该局职工参与研发的无人驾驶飞机正在崇山峻岭中巡视线路 陈 蒸 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