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6月21日 星期一

【劳模回访】服务没有终点站

本报记者 张锐
《工人日报》(2011年06月21日 01版)

在中国,有一位有名的公交车售票员,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

曾经,十米车厢、三尺票台是她服务乘客、宣传北京的一方舞台。如今,北京市公共交通服务热线成为她事业的新平台,她和她的劳模集体在这里为更多的人提供着服务。

这些年,她从基层一线走上管理岗位,变的是身份和角色,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真心。在她看来,“每一条公交车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

( 一 )

李素丽与记者约定的采访时间一改再改,因为她实在太忙了。

作为北京交通服务热线中心主任,李素丽除了负责交通服务热线的大小事务之外,还要到北京市委党校讲课,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公益活动,参加高级培训师的课程……

但记者见到李素丽的时候,她仍然神采奕奕,看不出一丝疲惫。说话时,语速较快、吐字清晰,声音一如当年售票时那般真诚、甜美。

“各位乘客,您好!欢迎您乘坐我们21路1333号车。您可能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四面八方,我将用北京人热情、好客的传统,为您提供周到的服务。途中,如果您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请不要客气,我会热心帮助您。”不少老乘客还记得当年李素丽在公交车上售票时常说的这段话。

从19岁成为公交车售票员开始,李素丽在公交岗位上一干就是18个年头,她用热情、真诚的服务赢得了乘客的赞美,被誉为“老年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她的名字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甚至有不少外地乘客到北京,专门来乘坐她服务的公交车。

如今的21路公交车线路是从北京西站到中国科技馆,已经比当年延伸了很多,但这里的一切对她来说并不陌生。今年3月份,李素丽作为北京市绿色出行形象大使,重回“娘家”21路公交车卖了半圈票,被很多老乘客认了出来。

( 二 )

1999年12月20日,“公交李素丽服务热线”开通,实行24小时服务,以线路咨询、转办乘客建议、投诉和表扬为服务内容,李素丽为热线负责人。从那时起,她的身份从一名售票员转换为一名管理者。

“当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多向老领导和其他同事请教,逐步建立起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完善了基础台账。”李素丽说。在会议室一侧,整面墙的书柜里整整齐齐摆放了上百本的台账。

也是在1999年,李素丽报考了北京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学专业,并于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只要一有空,她就抓紧看书。“前年我考了一个职业就业指导师的证书,今年刚学完高级培训师,明年我打算考个心理咨询师。”李素丽说。

2008年7月31日,北京市交通委在原有的“公交李素丽服务热线”的基础上,整合了公交、地铁、一卡通、京港地铁、高速公路、长途客运等五大交通行业二十类交通信息,成立“北京交通服务热线”,李素丽担任北京交通服务热线的主任,要忙的事情也就更多了。

如今,李素丽依然保持着当售票员时养成的早起习惯,每天4点多起床,出去遛狗,然后回家将一天的饭都做出来,收拾房间,之后走路一个小时去单位上班。

她每天出去遛狗时总是随身带着塑料袋和卫生纸,看见别人家的狗随地大便,就跟狗的主人说,“您没带纸吧,我这儿有,给您。”狗的主人也就自觉把地面清理干净了。

“其实,劳模并不是只在工作中影响、带动别人,也可以在生活中用一言一行去影响、带动他人。”李素丽说。

( 三 )

走进北京交通服务热线的工作间,每名接线员的办公桌上都放着一枝青翠的水竹。“这是热线开办的时候,李师傅出钱买的,为了让大家有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同事于文静说。

在热线中心成立之初,电脑中的信息资料并不全,很多时候乘客打电话来咨询的地址很细致,电脑查不到。为了给乘客提供更准确的信息,热线中心的所有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去“走线”。每个人每天走过什么地方,发现有什么新的线路、新的建筑,都会随时记下来,汇总到班长那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这个传统也一直保持到现在。

目前,热线中心共有登录坐席50个,接线员120人,平均年龄不到29岁。别的年轻人谈恋爱都是去看电影、逛公园,热线中心的年轻人们常说的却是:“要不,咱一起‘走线’去吧?”

有时候乘客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打电话到热线中心张口就骂,接线员们心里虽然委屈,却只能好言相劝,只有等到接完电话,才跑到休息室去哭。“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接线员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于文静说。

如今的北京交通服务热线团队里,除了李素丽这个全国劳模,还有3个北京市劳模,这个团队被评为“北京市劳模集体”。

“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工作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干好的,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把工作干好。”李素丽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