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6月21日 星期一

新的航程

新华社记者 朱玉
《工人日报》(2011年06月21日 03版)

【解说】这是古老中国高贵头颅上的那一抹中缝,人们都称它为——中轴线。

从这里,人们可以读到一个民族的苦难与辉煌。

1949年2月3日,正是春节期间。

中国传统的大年初六,庄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入城式在这里举行。

伴着北平群众的欢呼声,人民解放军沿中轴线,一路走进北平城。

【同期】新华社记者 钱嗣杰

那时候我在坦克部队,一进城跟着坦克部队进城,进城以后坦克走得慢不是嘛,我就是先坐汽车,到前门楼那儿等,找一些高角度,拍解放军部队过来,骑兵过来。

【解说】所有的历史记录者,都不会忽略那个历史性的转弯。

解放军将士们没有进入紫禁城。

他们进行了一个被记入史册的右转弯,队伍拐进了一条叫东交民巷的小街。

这是中国大地上最早出现的“华人与狗不得擅入”的禁区。自从《辛丑条约》签订后,北京东交民巷被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

于是,就在中国皇帝家的门前,各国使馆建立了驻扎本国军队的兵营,还构筑了耀武扬威的炮垒和界墙。

此后,外国使团又在这条小街的各街口张贴布告:“往来居民,切勿过境,如有不遵,枪毙尔命。”

据史料记载,解放军入城仪式的路线,事先早有安排。进入东交民巷,并不是随兴之举。

【同期】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许赤瑜

解放军进入北平以后,用阅兵或者说用部队穿过这个地区这种方式来宣告,我们重新真正地夺回这个国中之国,结束了这个长达几十年被外国势力侵略的历史。

【解说】隆重的仪式,堂堂正正结束了属于旧中国的日子。

昨日的屈辱,让今天的幸福中饱含泪水。

5年前的陕北,一个农民望着自家的油灯悟出来了道理:一盏灯只能照亮一家一户,可共产党的光辉能照亮天下。

于是,他用民歌谱成的这首歌,传遍了他的家乡。

1949年10月1日下午,新中国的领导人,踏着这只歌曲的曲调,走上了天安门。

【同期】开国大典乐队指挥 罗浪

这就是1个多月前都练好了,被批准选出来的《东方红》《团结就是力量》《军队和老百姓》等等。

【解说】站在北京中轴线上的罗浪,时年29岁,是开国大典时的军乐队指挥。

在开国大典的前一天,有人告诉罗浪,请他准备演奏国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同期】开国大典乐队指挥 罗浪

10月1号的前一天告诉我以后,我当天晚上就做了一些简单的配器,管乐器配器,因为虽然说这么晚才告诉我,但是我们都会。而且很早很早我就会这个义勇军进行曲,我在15岁的时候,就会义勇军进行曲,因为当时这个义勇军进行曲是《风云儿女》的插曲。

【解说】刚刚进入北京的罗浪,可能并不知道,他脚下的土地在中国历史上的方位。

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虽是中国的正门,虽直通那国家权力的峰巅金銮殿,就在这里,历史的时光沙漏,与地理的空间坐标,合二为一。

自从出生之日起,这条纵穿紫禁城的都城轴线,曾经眼看着24位明清皇帝在这里出没。

他们中有的文韬武略,勤勉理政,也有的昏庸无能,声色犬马。

【同期】北京市文物局局长 孔繁峙

中轴线从形成到现在经历了590年,这么大跨度时间,实际上北京的很多重大的事件跟中轴线都有关系。

【解说】岁月的老人,曾经看到了一个病入膏肓的国家。1900年,古都北京遭八国联军洗劫。

庄严的祭天建筑群中,放满了占领者的战马。

自诩为文明人的他们焚毁了紫禁城的南门,冲进了中国皇帝的宫殿。

为了表达对中国意志的彻底摧毁,这些入侵者沿中轴线纵穿紫禁城,举行了阅兵式。

一百多年过去了,曾为北京报时的大鼓,那些为皇宫装饰和消防用的大缸,到现在还残留着侵略者刺刀留下的累累伤痕。

这是北京中轴线上的制高点。

端坐于此的毗卢遮那佛,宝相庄严。

但佛法没有能保佑这个佛像。

当卢沟桥的枪声一路逼近北京时,曾经被八国联军砍下一条胳膊的佛像,看到的是日本侵略者的铁蹄。

【同期】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许赤瑜

他其实是在宣告,因为自古以来,前门作为一个进入皇城的重要门户,是一个标志性门户,他选择这样的路程侵入北平,选择这样一个地点来作为宣告,其实是在瓦解整个北平人民的意志,或者说宣扬他们一种武力侵占的一种方式吧。

【解说】侵略者的刺刀,在中轴线上耀武扬威。

这是曾经酝酿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神圣学府。

曾有文史大家穿梭往来的北大红楼,被当成日本宪兵队的队部。

然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从它发动侵略战争的那一天就已经注定了。

八年之后,在中国土地上横行一时的太阳旗颓然坠落。

过去,是未来最好的向导。

历史的流转,常常内有乾坤。

曾在这里走过的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君主制王朝。在清初的130多年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

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

然而,当清朝皇帝端坐不动,等四方来朝时,在地球的另一端,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工业文明正在萌发,思想启蒙运动蓬勃兴起。

由此以降,仅仅100多年,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被彻底改变,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

因此,当年轻的共和国准备起步时,发现自己除了沉重的历史外,只有一个轻瘪的钱包,里面装的是寒酸的家底。

当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美国的7%,重工业几乎为零,轻工业只是少数的纺织业;80%的人是文盲。

毛泽东感叹当时的中国,除了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连一辆汽车、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这一情况,怎么能让刚刚坐上江山的执政党不焦急万分呢?

在毛泽东的诗词中,着急的心情也呼之欲出: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执政党的急迫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国最为贫弱的时候。从诞生之日起,就自觉肩负起对国家和人民义不容辞的使命。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创造了五千年之久的持续灿烂辉煌,也承受着百余年间丧权辱国的巨大痛楚。

也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有着如此迫切的再度崛起渴望,有着如此强烈的复兴意志,有着如此大的改天换地决心。

中轴线上崛起了让世界瞩目的一个建筑奇迹。从设计到建成,比紫禁城建筑面积还多两万平方米的它,仅仅用了10个月。

这座新中国的政治殿堂是举全国之力所建的,并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

【同期】人民大会堂修建者 高玉瑛

用十个月建起大会堂,我觉得精神的力量在人民大会堂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些个工人怎么讲呢,说总理都把请帖各国的都发了,人家到时候在这儿开会开不成,说等于我这个工人给全国人丢脸。说咱这质量要不好,甭说严重了,就说掉一块灰皮砸了人家外国人的大礼帽,这也丢了咱们中国人的脸啦,咱们中国建筑工人在天安门前边不能够给中国人丢脸。

【解说】到现在,人们还在设想,如果在新中国成立后,在这种饱满热情的鼓舞下,始终全神贯注于国家建设,那中国今天会是什么样呢?

政策偏差,心情的急切,再加上经验的缺乏,执政党的失误,让中国丧失了发展的一些大好时机。

尽管我们不愿意回忆起那一幕,但是,牢记历史,也是对未来的警醒。

只有看到胶片记录下来的这一切,现在的人们才能知道,一个执政党如果没有保持清醒,是多么危险。一个国家如果乱起来,又是多么可怕。

当中国从狂热中平静下来后,世界产生了疑问,毛泽东的画像,今后还会挂在这里吗?

此事事关中国共产党将会怎样面对历史。

他们又将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呢?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中,有两次著名的“卸包袱”会议。

一次是七大前夕的六届七中全会,这次会议整整开了11个月,会议总结了建党到抗战爆发的正反两方面经验。

另一次会议,召开于人民大会堂中。

这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文件。它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又对他晚年的错误作了科学的分析。

只有为历史画了句号,才能有勇气为现实和未来书写新的标点。

【解说】天安门在中国人的心里,位置非同一般。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这几场革命。只有天安门,是这几场历史巨变的见证人,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进程的目击者。

它见证了中国这几百年中的沧桑巨变,目睹了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转身。

它承载着中国的大悲大喜、历史的百转千回,及时光的万千点滴。

【解说】虽然曾有泪水,但仍要前行。

中国的每一天早晨,共和国的标志,都伴着国歌,从这个位置上升起。

在这里,五星红旗迎接了一个甲子的日月。2009年,走过坎坷与辉煌的新中国,在这里迎来了自己60岁的生日。

【同期】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口令员 刘洋

就是2009年9月30日,就是那天下午降旗,因为第二天就要国庆阅兵了嘛,我是方队的口令员,我一下口令,全广场全都静了。

【解说】威风凛凛的国旗护卫队,用走在中轴线上的169步,迎来了这一次特殊的升旗。

步步生风,步步生威,象征着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起伏跌宕的169年,每一步都把中国过去的耻辱踩在脚下。

【同期】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升旗手 高红浦

当时我站在国旗旁边的时候,我自己的感觉,周边没有人站得比我高了,就是说整个广场的人,就是十几万人在那儿,我感觉我一个人站得特别高。

【解说】对中国来说,这又是一次特殊的体验。

2001年6月23日,一场经典的音乐盛会,在北京紫禁城举行。世界三大男高音华美的声音,仿佛至今还在这座气势浩大的午门广场上萦绕。

几天之后,奥林匹克从莫斯科伸出手指,指向了北京。

天安门,被狂喜点燃了。

在北纬40度上下的世界各大城市,只有北京是历经3000年而不衰的都城。

这是中国的独一无二,也是全世界的独一无二。

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只从相对于历史来说还很年轻的中轴线上,就可以体现出来。

【同期】北京市文物局局长 孔繁峙

它是标志着5000年民族历史的,咱们这个中华民族的一个新的崛起,这个可以说,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同时它也见证了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是在这个地方,是作为起跑线的,所以说中轴线实际上它是承载了我们国家重要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丰富的这样一组建筑。

【解说】相对于紫禁城的金碧辉煌,这是一组朴拙的建筑。

1271年,钟鼓楼被精心建造在元大都都城,成为古代都城的司时中心。

从那一刻起,历经元、明、清三代,这里的钟和鼓,便成为传递时间的使者。

在岁月的流逝中,历史未曾中断,时间未曾中断,记忆未曾中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强国梦想与奋斗也不会中断。

(此文为《领航中国·红色足迹》多媒体专题系列报道第八集解说词)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