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员工成为企业最耀眼的明星
——中铁隧道集团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记事
10位在生产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金牌员工”,成为今年“七一”前夕中铁隧道集团公司最为耀眼的明星。
如今,在这家号称“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王牌军”的企业里,包括“金牌员工”、“十大女杰”、“十大科技工作者”在内,大批岗位能手和技术标兵成为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支撑,引领着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发展潮流。
以战略引领员工成才
努力开展“四个一流”活动,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中铁隧道集团公司2011年职代会提出的方向和目标。集团公司工会主席初继旺说:“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和一流岗位业绩,这样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从武汉长江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南水北调穿黄隧洞、广深港客专狮子洋隧道到台山核电站取水隧洞,中铁隧道集团公司承担着一大批国家重大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修建任务。与地面工程相比,这些穿江越洋的工程地层条件和地质环境复杂,施工技术的难度和建设的风险可想而知。
为了啃下越来越多的“硬骨头”,集团公司把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当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突破口,全力打造一支攻坚克难、善打硬仗的员工队伍。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郭大焕强调:“只有在全体职工中真正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企业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党委、行政和工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中铁隧道集团公司颁布了人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遵循市场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营造全体员工自觉提升技能素质、企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的良好氛围。
伴随着人才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一批善于经营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经理涌现出来,行业科技领军人才和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众多生产一线的职工和农民工同样成为人才强企战略的受益者,被视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主力军。
为员工搭建成才舞台
中央企业测量专业技术比武表彰会的颁奖台上,中铁隧道集团公司劳务工王伟伟身披红绶带,胸前挂着沉甸甸的奖牌。很难让人相信,这位在高手云集的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小伙子,仅仅是一个毕业不过3年的中专生。
沈阳地铁项目的劳务工杨胜华,由于拥有一手电焊绝活,通过一系列革新为企业节约上百万资金,荣获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优秀农民工”等称号,还当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王伟伟、杨胜华们的成功,得益于中铁隧道集团公司对劳务工、农民工实施的“八个一样”政策。“八个一样”不仅激发了他们的生产激情,更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
在党政支持下,集团公司工会花大力气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员工年度培训计划被写进集体合同,同时针对施工生产面临的紧迫难题,开展各种适应性、达标性的岗位培训,造就更多高水平技术工人和工人技师。
与此同时,集团公司特别注重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员工培训工作,既引进外部高水平人才来企业讲课,又选送优秀员工走出去学习。集团公司工会还开展各种岗位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鉴定、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活动,引导员工在学习与竞争中提高技能,增长才干。如今,每到晚上,遍布全国各地的工地员工夜校总是灯火通明, “充电”成了很多一线员工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
让员工快乐成长
伴随着人才强企战略的逐步深入,中铁隧道集团公司已经形成经营管理人才、职业项目经理、党群工作者、科技人才、国际化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六大人才体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持续有力地推动着企业发展。
集团公司推出的“金牌员工”中,“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李友坤名气最大。在隧道开挖工人的岗位上,他自学《隧道开挖》、《洞内爆破》等书籍,掌握了炮孔放样电脑软件、CAD制图等知识,总结实践经验后写出的有关隧道施工控制的论文得到专家认可。
为把李友坤尽快打造成高技能人才,集团公司特别注重创造条件,把一项又一项富有挑战性的高难度工程,交到这位年轻的工人技师手中。李友坤不负众望,不仅攻克诸多施工技术难题,还成为集团公司开挖培训主要授课和职能鉴定老师,陆续培养出上千名一线技术工人,绝大多数都成为隧道和城市地铁施工的技工骨干。
如今,更多的李友坤式工人正在中铁隧道集团公司工地上脱颖而出。截至目前,全集团1.5万名员工中,一半以上拥有各类管理或专业技术职称。仅在最近的5年里,企业就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8项、国家级工法9项、国家专利34项,34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集团公司总经理张继奎高兴地说:“这支一流的员工队伍,就是企业实现递增式跨越发展的最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