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6月23日 星期一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重走进藏路】带动牧民群众致富的“领头羊”

■本报记者 张锐
《工人日报》(2011年06月23日 04版)

离海拔4300多米的罗玛镇政府所在地不远,就是布罗布奶制品加工销售点。在那里,记者一行见到了罗玛镇12村的村长布罗布,他被当地牧民群众亲切地称为致富的“领头羊”。

布罗布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宝贝男孩”,父母希望他成为牧区最宝贝的男孩。而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这位“宝贝男孩”用辛勤的汗水,改变了贫穷的家境,成为镇里最有名的富裕户,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牧民群众的增收。

近年来,伴随着当地特色经济的发展,乡镇畜牧业发展迅速,沿路经济和“马路经济”的兴起为牧民群众提供了致富的机遇。布罗布抓住这一机遇,将畜产品作为商品出售,并于2005年6月在罗玛镇建立了首家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销售奶制品。

布罗布奶制品加工销售点设在罗玛镇政府所在地、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旁,含酸奶加工厂房2间、销售厂房2间、冷藏库房2间、仓库3间,建筑面积为250平方米,总投资70万元。

据罗玛镇镇长达瓦顿珠介绍,每天都会有当地的牧民把鲜奶送到销售点来。对鲜牛奶的等级进行验收后,销售点以每斤8元的价格进行收购,然后由销售点的工人们加工成酸奶,再以每斤11元的价格将酸奶销售出去。这样既增加了周边牧户的收入,又为销售点获得了利润。

“除了设在罗玛镇政府的布罗布奶制品加工销售点外,还有十几家小的销售点也在进行奶制品加工。目前仅主点的销售收入每年就能达到40万~50万元,其他小销售点的年收入也能达到15万~20万元。”布罗布这位藏族汉子面色黝黑,身穿灰色西装,汉语并不流利,但充满自信。

在布罗布奶制品加工销售点里,共青团中央颁发的“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牌子醒目地挂在房门上。

“我们不仅要自己富裕起来,还要带动周边的牧民富起来。我们会买一些牦牛送到他们那边,由他们来养。再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他们送来的牛奶,以增加他们的现金收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布罗布说。

奶制品加工销售点的建立,带动了周边牧户368户、2145人,每年增加牧民群众现金收入965.25万元,人均年增加现金收入4500元。

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开通后,布罗布看准商机,2008年又在罗玛镇投资30万元建立牧家乐,第一个月就赚了3万元,现在每年大概能赚18万元。

记者看到,在一片翠绿的大草原上,13顶极具藏族特色的帐篷扎在其中,帐篷中传出欢快、吉祥的藏族歌曲。据布罗布介绍,现在这里每天能接待游客200多人。游客在这里能领略具有传统藏族特色的牧民生活,在帐篷里喝喝茶,聊聊天,高兴时还会一起跳起锅庄……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布罗布还办起了沙场,主要工人就是周边镇里的牧民。就这样,利用当地畜牧业等资源优势,布罗布拓宽了牧民群众的增收渠道,为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基础。

(本报西藏那曲6月22日电)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