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6月24日 星期一

【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孝”动人心

□本报记者 钱培坚
《工人日报》(2011年06月24日 02版)

人物感言:工作的快乐、家庭的幸福、帮助别人的满足,哪一样用金钱可以买来?

人物检索:陈德骅,53岁,中共党员,上海普陀公安分局桃浦镇派出所社区民警,第四届全国十佳“中华孝亲敬老楷模”。

潘老汉又一次病倒了,而这一病却再也没有站起来。临终前,老人紧紧握住守在病床前的陈德骅的手,用尽气力说:“孩子,原谅爸给你添了这么多麻烦,我没什么能给你的,这枚钻戒是我一生的珍藏,也算是对你亏欠的一点补偿,你一定要收下,否则我死不瞑目……”

年逾八旬的潘燕秋老人是位孤老,体弱多病,每月仅靠290元救助金度日。就在老人入住莲花小区不到1个月的时间,陈德骅就来到老人身边。他组织人手帮老人打扫卫生,清理院子,又自掏腰包为老人安装了煤气、纱窗和电话,并承担了老人每月的电话费和168元的常规药费。老人生病时,也是他在凌晨时分将老人送进医院,悉心照顾,自费为老人支付了8000余元的医疗费用……

老人去世后,陈德骅又以“儿子”的身份,手捧骨灰盒送老人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在一手操持老人所有身后事后,陈德骅毅然将那枚饱含“父子”深情的钻戒上交给了组织。

今生缘尽来世续,侍孤如亲警民情。高大魁梧的陈德骅今年53岁了,是上海普陀区桃浦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在桃浦镇莲花公寓一干就是14年。而与他结下“父子情”、“母子缘”的孤老就有19位之多。

莲花公寓小区地处市区边缘的三区交界处,拥有2800余户、1万余名居民,主要是来自普陀、长宁、闸北等5个区的动迁户,老年人多、困难户多、外来人口多。1997年2月16日,居委会刚成立,陈德骅就上岗了。在挨家挨户的走访过程中,他关照最多的,是小区里的孤老和独居老人。

一次日常巡逻,陈德骅目睹了不寻常的一幕:一个孩子不慎把咬了一半的饭团掉在地上,想不到一位老人竟捡起饭团,擦了几下就往嘴里送。“这个阿婆太可怜了。”陈德骅一路跟在老人身后,直到把她家的门牌号记在心里。这位独居老人姓杨,当年82岁,因6个子女都不愿尽赡养责任,致使老人晚景凄凉。陈德骅主动揽下责任,找杨老太的子女逐个谈话,忙活了大半年,却一个也说不通。老人一气之下把子女讼至法院,普陀区法院把法庭开进莲花公寓小区。最终,这6个子女共同出资把老人送进了敬老院。此后,陈德骅每月都带妻女去看望杨老太,几年前,老人离世时,也是陈德骅送她走完了最后一程。

“小区里到底有多少孤老和独居老人?”陈德骅开始排摸小区的基本情况,找出了19位老人。于是,他有了19个“爸爸妈妈”——每隔三四天,他就要去看望一位老人,逢年过节还要跟老人们吃吃饭,送点贴心的礼物。

他喜欢拉着一车的老人到处去转转。10年间,他自费带老人去过10个地方:东方明珠、浦江游轮……一路上,陈德骅常常要背老人、抬轮椅,吃力得很。可陈德骅很高兴:“世上还是好人多,许多人看到我们,都争着要为老人‘开后门’,提供方便。”其实,为了这样的旅行,还有照顾老人的其他费用,几年来陈德骅已贴补了20多万元。

14年了,缠绕在陈德骅与孤老们之间的故事讲也讲不完。“很多人都问我是怎么坚持这么多年的。我说不是坚持,‘坚持’这两个字里面有很多的困苦,但我没有。其实,这个过程更像长跑,开始的时候觉得艰难,但只要突破了极限,就会越跑越兴奋。”以前练过长跑的陈德骅觉得,他已经穿过一层层艰苦,正享受着“爸爸妈妈”们带给他的幸福。

在陈德骅与孤老们共同演绎的“父子情深”感染下,如今小区内已有了4支由居委会干部、保安、楼组长和党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分别与社区里的2300名孤老和独居老人结对帮扶,形成了和谐的居住氛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