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6月24日 星期一

【新闻观察】乳企集体沉默 监管不能失语

□叶祝颐
《工人日报》(2011年06月24日 03版)

据6月22日《新京报》报道,有“中国乳业第一大炮”之称的王丁棉近日表示,中国乳业现状十分混乱,中国的乳业标准被大乳企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等所挟持,远远低于全球标准。记者就此联系国内多家大型乳企负责人,有的明确表示“不作任何回应”,有的则以“开会”为由拒绝表态。

卫生部敲定的乳业新国标中,原奶细菌数允许最大值为每毫升200万个,而此前的标准是50万个,欧美标准在10万个左右。新国标还将生鲜奶源的蛋白质含量从原来的2.95%下调至2.8%,欧美标准则是3%以上。在三聚氰胺阴霾尚存的当下,人们担心,标准如此之低,乳品质量如何保证?乳企的社会责任感何在?监管部门的职责何在?

另据同一天的《人民日报》报道,面对王丁棉的炮轰,内蒙古奶协负责人反驳说,中国奶业现状取决于国情,同时披露现行标准门槛低系因农业部顾及散户奶农利益。

可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国情不是乳品质量低的遮羞布,国人的健康权不容绑架。

如果相关部门不作出解释,拿出行动督促中国乳企提高质量,消费者恐怕只会用脚投票,要么不喝,要么奔洋奶粉而去,实在没钱买洋奶粉的,只好忍着,“凑合着喝吧”,但能忍到何时,未知。

三鹿奶粉事件以后,国产奶粉面临信任危机,消费者对国产奶粉恨铁不成钢。尽管洋奶粉价格不断上涨,消费者买得心疼,但心疼总比得病强。

如今,中国乳企对乳品标准过低的质疑集体保持沉默,监管部门作壁上观,只会加重消费者的怀疑,坐实洋奶粉的定价话语权,把国产乳品与消费者推向更加尴尬的境地。

在喧嚣的洋奶粉涨价漩涡中,价格相对低廉本是国产奶粉的竞争筹码,然而,中国乳企不知道抓住洋奶粉涨价的契机,拿出诚意与行动,加强行业自律,从奶源到生产、销售诸环节严格把关,振兴中国乳业,重新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夺回市场。反而自我感觉良好,一门心思做傲慢的鸵鸟,漠视如潮的质疑声音。

作为一名消费者,笔者实在为这些乳企伤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