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6月24日 星期一

为迎接建党90周年,一批优秀现代舞台剧目集中亮相,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知名舞台艺术家

【关注】现实题材舞台剧激情献礼

张 楠
《工人日报》(2011年06月24日 05版)

陈佩斯在《雷人晚餐》中

音乐剧《爱上邓丽君》

正在排演《家》的濮存昕

随着建党90周年日益临近,一批优秀现代舞台剧目集体亮相,演出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的知名舞台艺术家,参演的艺术院团和艺术家们以饱满的热情向党的90华诞献礼。这些优秀剧目,不仅展现出全国舞台文艺工作者对党的赤诚之心,更显示出我国当代舞台剧现实题材创作的创新和繁荣。

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

以饱满艺术热情向党献礼

自本月25日起,继电影、电视剧、文艺晚会之后,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舞台剧演出也开始集体亮相。

文化部组织的2011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从90台送选作品中精选了27台优秀剧目。据介绍,本次展演的创作题材主要有三类,一是真人真事改编的作品;二是革命历史题材剧目;三是现实题材剧目,其中现实题材剧目占一半以上。本次参演的由真人真事改编的作品有5部,其中作为开幕演出的话剧《生命档案》,反映曾受到胡锦涛总书记表扬的全国档案战线时代楷模刘义权先进事迹。此外,根据山东省寿光原县委书记王伯祥带领寿光人民致富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吕剧《百姓书记》、根据华西村和原党委书记吴仁宝事迹改编的音画锡剧《天下第一村——吴仁宝的风采》、以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为原型创作的河南豫剧《村官李天成》,以及根据全国社区工作领域中唯一荣获“社区工作者楷模”殊荣的优秀干部谭竹青创作的评剧《宰相胡同》,反映的都是我们新时代的真人真事,塑造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

五台革命历史题材剧目中,有大家熟知的京剧《江姐》,还有豫剧《铡刀下的红梅》。《铡刀下的红梅》去年在长安大戏院上演时,观众自发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场面很感人。主演王红丽是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获得者,现在独立带领一个民营院团,每年演出几百场。另外还有粤剧《刑场上的婚礼》、湘剧《李贞回乡》、舞剧《红军花》。

本次展演中,反映改革开放、反映新时代、反映现实生活的剧目有17部之多。有评剧《马本仓当官记》、秦腔《西京故事》、甬剧《宁波大哥》、二人台《花落花开》、滑稽戏《顾家姆妈》、河北梆子《日头日头照山乡》、蒲剧《山村母亲》、陇剧《苦乐村官》、京剧《大山里》、话剧《三峡人家》、《大川之灵》等。其中评剧《咱们村里的新鲜事儿》、秦腔《西京故事》等之前在当地演出几十场,票房非常火爆,甚至有的场次一票难求。

据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介绍,政府将继续对现实题材剧目创作予以重点关注、指导、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和演出补贴,加强创作指导和宣传推广,并在文艺评奖、艺术展演、政府采购中予以倾斜。

此外,此次展演继续实行“低票价”,50元以下的演出票将占50%,还将对一些特殊人群如外来务工人员等做公益演出。

北京舞台剧璀璨多彩

28台创新现代剧绽放

作为全国最重要的文化城市,北京在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之际,以2011年北京市舞台新剧目展演的形式,推出28台新创舞台作品,包括戏曲曲艺类作品11台、话剧类作品6台、歌剧1台、舞蹈作品5台、儿童剧作品3台、音乐类作品2台。剧种形态可谓异常丰富,内容题材也多种多样。

其中,京剧《宋家姐妹》以宋氏家族亲情为线索,围绕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姻展开故事,姐妹情在理想信念和爱情选择中几番起伏跌宕,化作历史长歌;北京曲剧《歌唱》用北京本地地方戏的形式描绘出1950年人们对祖国深深的爱恋和投身祖国建设的迫切热情,突破了传统北京曲剧的风格;现代昆曲《旧京绝唱》以北方昆曲传奇般的史实作为故事背景,采用现代昆曲剧场的形式表现了一代昆曲艺人在新旧交替时代,为一个行将衰落的剧种的振兴而努力的情怀;河北梆子《十八里香》以城市社区生活为题材,讲述了爱心和智慧在社区工作中发挥的特殊作用;情境鼓曲《尚韵》集京韵大鼓、单弦、梅花大鼓、北京琴书等多种说唱艺术为主体,围绕“知音”主题,多层次设置戏剧情境,赋予传统鼓曲以新的内涵;评剧《宋庆龄与新中国》则回顾了宋庆龄倾心为国为民的一生,表达了她忧国忧民的历史情怀和爱国爱人民的伟大情操;京剧《李大钊》刻画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全剧以“国际歌”为主旋律,尝试唱腔与生活对话的融合。

6台话剧作品题材横跨古今中外,大剧场和小剧场作品皆有涵盖。北京人艺的话剧《家》进行了经典作品的全新创作,将剧中人物在困境中的挣扎、对自由的追求带入现代人的思考之中。小剧场话剧《寻找剧作家》则节选了曹禺先生重要作品中的片断,采用现实和创作生活两部分相交织的结构方式,展现了作家的生活历程和艺术创作;话剧《说客》讲述了战国时代的名士子贡的故事,以戏谑的表达和戏剧化的表述把主题从历史纵深处引出,引人深思。舞台喜剧《雷人晚餐》由著名演员陈佩斯领衔,把法国名剧进行了本土化改造,贴近中国观众,以滑稽、逗趣的方式对“精英”与“傻瓜”做了重新的诠释;小剧场话剧《我这一辈子》以尊重老舍先生原著为原则,通过新的视听元素,从人物身上折射出原著的历史背景和老北京的民俗风貌;话剧《我们的荆轲》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历史,发人深省,其思想和主题的深刻或许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

此外,由国家大剧院出品的歌剧《赵氏孤儿》是本次展演中唯一的歌剧类作品,被誉为传统文化、西洋歌剧、中国审美、古典气质的融合之作。5台舞台作品包含了芭蕾、现代舞、民族舞等多种体裁。舞剧《中间》由法国艺术家将其对中国的感受浓缩成当代芭蕾;舞剧《牡丹》是一个充满赞美的故事,以牡丹象征了中国女性的意志品质与情感;舞蹈诗《水之魂》以中国傣族文化精神为核心,展示了湄公河流域各民族心灵相通、共荣共息的魂脉;舞剧《女娲》则基于上古神话传说,试图以简练的结构方式,容纳最丰富的视觉呈现;现代舞剧《问·香》由两部分组成,从人性化、城市化角度展现对社会生存的思考,从生命关怀和生命认知表现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感知。

据介绍,两台音乐类作品的出现,也成为本次展演的一大亮点。交响合唱音乐会《辉煌》以《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领航中国》四部在不同时期都极具影响力的作品为旋律基础,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求解放,走向富裕幸福的生活这一光辉而艰辛的历程。而音乐剧《爱上邓丽君》则以两代人心灵成长的别史说明了真爱是情歌的灵魂,充满了青春与时尚的色彩。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