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重走进藏路】从牧民到商人
在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雁石坪镇,记者见到了50岁的藏族汉子白玛次林。他脸庞黝黑,身穿咖啡色的皮袄,说话时喜欢用手掩着嘴笑。记者问他是做什么的,他憨厚地笑着说:“商人。”
家住雁石坪镇七村的白玛次林现在开着一家旅馆、一个洗车场,还在与其他30多户牧民一起合办的奶制品厂里担任会计,难怪他说自己是“做生意的”。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是从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前后开始的。在这之前,他是一名纯粹的牧民,家里只有20多头牛、100多只羊。靠着这些牲畜给家里带来收入,每年不到1000千元。
2006年5月,青藏铁路开通前夕,白玛次林认为青藏铁路一定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于是从银行申请了2万元的小额低息贷款,开办了一家旅馆。
2010年,看到西藏当地的车越来越多,外地进藏旅游的车辆也越来越多,白玛次林又开办了一家洗车场。同时,他还和其他30多户牧民合办了一家奶制品厂,在厂里担任会计。同村的村民打趣他说:“他现在是多种产业、多元经营了。”白玛次林嘿嘿地笑笑,说:“在我们这儿,我也只算得上是中等水平吧。”
雁石坪镇位于安多县北部,在著名的唐古拉北侧,北靠青海格尔木市,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兰西拉光缆、格拉输油管道横穿全境,是名副其实的西藏“北大门”。近年来,利用当地交通便利的优势,当地牧民逐渐开始转变观念,由传统的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紧紧围绕牧业增效、牧区稳定、牧民增收,开发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成效。
在雁石坪镇,牧民们都在想方设法增加收入。据雁石坪镇党委书记扎西桑布介绍,该镇现有690多人次在附近打工。他们有的在铁路上搞维修,有的跑运输,还有的在饭馆当服务员,人均收入比以前增加了1000多元。
青藏铁路通车后,白玛次林依托交通优势发展多种产业,家庭的年均收入增加了三、四万元。去年,白玛次林买了一辆长安面包车,开车带着家人去拉萨疗养。“那里海拔低一些,没这么缺氧嘛。以前,我都是搭别人的车去拉萨。”
“如果将来收入更高一些,我还想带着家人去北京、上海转转,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白玛次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