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6月25日 星期一

【看图说话】人生到处是青山

关 明
《工人日报》(2011年06月25日 004版)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是青山。”

这首诗有着几个不同的版本,作者亦分别为宋朝和尚、日本武士,以及当代伟人。古往今来,有不少人用它激励自己建功立业,也用自己的功业来验证这诗中哲理。本版主人公高春雷,一位“80后”青年,再次用自己的事业,为上述诗意提供了一个民间版本。

从最基本的层次上理解,高春雷的经历无疑是一个扎根基层、岗位成才的故事,但如果仅作此解显然还远远不够。那么,围绕着他的故事,我们能读到些什么?

显而易见,首先读到的是就业与成才。高春雷毕业于东北、就业于山东、创业于西北,如此大开大合的职业轨迹,可以看出些许祖上闯关东的基因。应该承认,他上学的并不是什么名校,以当下的成就而言也很难说成了什么名人,他只是找到了人生中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在这个年代,只需看看公务员考试中动辄“千里挑一”的报名人数,看看京城那些在地下室挣命的“蚁族”,就该知道就业现实是多么的残酷,而找到一份满意的事业是多么的幸运。诚然,我们没有理由鄙薄那些坚守在大城市甘当“蚁族”的人群,他们为了理想所付出的那份坚忍同样令人肃然起敬。高春雷的意义,在于为同龄人提供了另外的人生样本——外面的世界同样精彩。

从高春雷的故事,我们还可以读出选择与自由。很多时候,面对现实的选择,需要你“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而内心的自由,可以把握自己人生的方向。同样是远赴大漠边关,请缨前去建功的壮士和被流放的配军自然有着不同的心态,秉着“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豪迈,与怀着“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凉,不同的心境也会影响生活与工作的态度。“人人生而自由,又无时不处在枷锁之中”,有篇文章《自由在高处》讲道,当每个人都趴着的时候,如果你站起来,你就收获了内心的自由。积极的心态,有时会迸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

更深地,我们还可以从故事中读出相爱与相守。文中描述了这样的一个细节,当年高春雷是因为学校无法解决他女朋友的工作问题,从而放弃留校机会远赴山东,从山东到榆林时,更是与爱人结伴前往。多年前,我们在兰新铁路一个叫“十三间房”的小站采访过一对铁路夫妻,他们在戈壁深处终年相守,其乐也融融。记得当时我们用了一个诗意的标题“万里天山月,半生风沙缘”。如今高春雷的生活也与此相似——环境可能是艰苦的,然而有爱的日子不寂寞。他们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情怀。这份真情守望的幸福,可能丝毫不亚于事业的成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