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6月29日 星期一

【重返红色故土】井冈山:薪火传承的华彩乐章

本报记者 赵翔
《工人日报》(2011年06月29日 08版)

一出泰井高速,高路入云端。一个巨型的火炬雕塑映入眼帘,仿佛告诉人们: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就要到了……

古老的茨坪,红色旅游带来的商业气息丝毫冲淡不了人们对革命根据地的向往。毛泽东旧居、北山烈士陵园、火炬金塔、革命博物馆、大小井、黄洋界……井冈山的一切都浸透着红色的血液。

井冈山,这座被朱德同志誉为“天下第一山”的雄山,担当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传承。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开始从这里走向了胜利。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历时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中国革命的一代英豪培育了凝聚中华民族之魂的井冈山精神。2001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井冈山时,将井冈山精神概括为24个字, 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的革命火种靠什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井冈山时期,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在历史关键时刻,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纪律,引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艰苦奋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建立革命根据地,离开艰苦奋斗精神是无法实现的。

依靠群众、无私奉献,是井冈山精神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情操上的具体体现。没有井冈山人民和全中国人民的坚定支持、无私奉献,中国革命的胜利无从谈起。

如今,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 巍巍五百里井冈山,已和众多的革命遗址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成为人们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生动课堂,成为井冈山对外宣传和进行爱国主义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井冈山“红色文化”的形成正是得益于这段光荣历史。从本世纪初期开始,红色旅游在这里越来越兴旺。当时的茨坪镇有常住人口1万余人,而每年的国内外游客已接近170万人。

为了促进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发展,井冈山做出了一个划时代的决定,将井冈山的行政机构全部迁出山上景区。行政中心搬迁后,形成山上是旅游区、山下是行政区的格局,旅游接待能力大大提高,每天接待的游客上升到3万人以上。不仅如此,随着红歌会的兴起,随着革命传统教育的常态化,井冈山旅游呈全天候之势,淡季不淡,旺季更是一房难求。

井冈山换了人间。2009年,井冈山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53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19.07亿元,财政总收入达29.8亿元,10年增长了近5倍。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