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7月01日 星期一

【红旗飘飘】高擎信念的火炬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剪影

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周英峰
《工人日报》(2011年07月01日 02版)

“有了党的好政策,民营企业才有了新发展;做好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工作,我们企业的凝聚力才更强。”在28日中央外宣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盘锦光合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东对“党务工作”的意义如此解读。

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90年来,正是一代代百折不挠的党务工作者,高擎着信念火炬,引领着广大党员,建设国家,服务人民,不断创造辉煌。

为理想信念 , 他们从不言悔

“经济吃亏,精神富足”,“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快乐的事情坚持做”……这是一个普通社区党务干部的信念,对这个信念她从来没有动摇过、后悔过。

这个人,就是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港口社区党总支书记文绍英。

2009年3月,朱沱镇港口社区党总支书记职位出现空缺。当时,文绍英事业顺利,从事的工程承包项目每年可轻松赚得数十万元,即使去电脑培训学校当副校长月薪也有5000多元。

然而,文绍英却做出了在许多人看来有点“傻”的选择。在社区干部群众的期盼中,她毅然放弃了高薪收入,投身于社区工作,当起了一名事多、钱少的社区干部。

当选党总支书记后,文绍英把一腔激情释放到社区工作上。为帮助社区党员群众学到一技之长,文绍英自筹资金20余万元,购置电脑33台,在每年可收入3万多元租金的自家门店,办起了“港桥职业技能培训部”,免费提供电脑操作等培训。

社区没有充裕的收入来源,电脑培训部每月的水电费、维护费,都是由文绍英夫妇的积蓄和朋友的赞助来支撑。一年多来,已免费培训450人,其中120人走上了满意的工作岗位。

文绍英以“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情怀,对弱势群体倾注了大量精力。她拿出自己的积蓄,并四处奔波募集资金,带动34名党员干部群众创办了港桥社区“爱心之家”,资助了170名贫困学生。其中,21名考上了大学,10多名走上了工作岗位。

十年的“爱心之旅”,几乎花光了文绍英所有的积蓄。为了节省日常的开支,原本追求时尚的她,如今连衣服和化妆品都很少买,还经常穿着一条带补丁的裤子。

文绍英的所作所为,社区的一些同事和群众都很难理解,认为她的确“有点傻”。可文绍英却说:“我虽然在经济上‘亏’了,但在精神上却‘赚’了。”

不计得失报酬,只为理想信念,始终忠诚党的事业,始终心系困难群众,这不是文绍英独有的选择。

——作为癌症患者,承受着18次化疗的巨大伤痛,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雪;

——始终坚守在工程现场,连卧床多年的老母亲去世都没能去送一程的天津城投建设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焦莹;

——在防汛救灾中昼夜奋战在一线,顾不上家中受灾、父母年迈的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党委书记林海涛;

……

这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名字。但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无怨无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为人民群众 , 他们掏心掏肺

听到最多的是社区里的大事小情,操心最多的是社区弱势群体。对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崇安社区党支部书记陈英萍而言,社区党建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语,而是如同一杯热茶,散发着清香,传递着热量。

用爱心托起温馨,让欢笑燃起希望。在崇安社区,陈英萍当了十年支部书记。在她带领下,社区党员筑起了一个爱心家园,让爱流淌在每位居民心里。

崇安社区贫困老人和空巢老人多,他们孤独落寞的晚景总令陈英萍心酸。怎样让老人们得到生活上的照顾与情感上的慰藉,作为党支部书记,陈英萍时常思索这个问题。

开办“社区爱心老年公寓”——对于陈英萍的想法,家人并不理解:“你是支部书记,领着党员学习学习就行了,操那么多闲心干啥,办老年公寓哪有那么简单!”倔强的陈英萍坚持如故。

辖区内有一栋原银行职工的宿舍,正好符合建老年公寓的要求。2006年整整一年,陈英萍带着社区下岗女工何宁红跑了无数的路,不断协调斡旋。夏天骄阳似火,冬日寒风刺骨,她全凭一辆自行车代步,其中之苦无法言表。

对于人们的质疑,陈英萍始终用微笑回答。在不懈努力下,社区老年公寓终于在2007年开业了。截止到目前,公寓收住了68名老人,入住的老人体会到了亲人般的抚慰。

身为社区党支部的领头人,“服务居民”这几个字在陈英萍心头的分量始终是沉甸甸的。她带领社区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温馨崇安在行动”活动,为每家每户发放了爱心卡。

在广大基层,像陈英萍这样为老百姓掏心掏肺、带领党员真情服务群众的党务干部浩如繁星。

——为53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资助120位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始终把撒播爱心作为一种追求。

——为了遭受冰雪灾害的乡亲,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大潋村党支部书记黄欣泉,带领村干部走过冰天雪地,用两天一夜的时间,把两千斤大米、饼干等食品扛进了每户村民家里。

……

把群众的冷暖始终记在心头,对人民的疾苦始终尽心化解。一个个基层的党务工作者,坚守着共产党人的宗旨观,感召和引领着广大党员为民爱民,谱写了新时期的奉献之歌。

为凝聚人心 , 他们带头垂范

一个人,一辈子可以种下多少树?洒下多少绿荫?100棵?1000棵?10000棵……

对于新疆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西玛依沙斛村党支部书记阿巴克·再努拉来说,答案或许应该是更多更多。18年来,这个农村的基层党务干部,用独臂拦住风沙,为百姓铺就致富路。

西玛依沙斛村南面接着风沙区,曾经一年四季风沙不断,刮得村民一穷二白,也刮跑了村班子的威信。

面对这种情况,阿巴克认准了一条路: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挖掉穷根,让村民安居乐业。这一念头支持他一干就是18年。

一年又一年,清晨里、黄昏中,村里人常常看到这样一幅“画”——阿巴克左手握锹,下颌和肩膀夹着锹把,黄豆粒大的汗珠子从额头上、鬓角边滚下来,落到干涸的土地上。

年轻时,阿巴克的右臂被收割机齐肩绞断,平时吃饭穿衣都艰难。植树过程中,下颌掉了皮,肩膀磨出泡,家里人百般劝阻,可谁也拦不住他。群众则亲切地称他——“独臂书记”。

三年后,300多亩树苗长成防护林,吹到田里的风沙明显减少,农作物产量开始提高。看到实惠的村民明白了阿巴克的苦心,自觉在房前屋后、戈壁荒滩植起了树。

如今,西玛依沙斛村在戈壁荒滩造林千余亩,植树10余万棵。成片防护林挡住风沙,稳住人心,就像戍边卫士,守护着西玛依沙斛这个边境村,注视着村里的发展变迁。

阿巴克并没有满足,他心里放不下的是那些贫困离乡的乡亲,他深知安居才能守业、富民才能固边。引种经济作物、推广牲畜良种、成立农业协会……村班子一步步把村民引上致富路。

2010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6368元。原先的穷窝子,变成了县里的“首富村”。一些移居哈萨克斯坦的村民回国省亲,看到家乡巨变,既称羡又自豪。

带领着党员干部踏实干事、艰苦创业的阿巴克,正是一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缩影。

——不负组织重托,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姑山村党总支书记黄俊强,带领着干部群众把全县有名的“后进村”变成了全市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不负百姓期待,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紫藤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兆顺,带领着党员干部把一个涉赌涉黄的治安“重灾区”变成了全国青年文明社区。

……(据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