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7月01日 星期一

文学因选择而辉煌

——读何启治《美丽的选择》

刘岚
《工人日报》(2011年07月01日 06版)

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有发行百万余册的鸿篇巨著,也有获得多项文学大奖的作家。但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些鸿篇巨著的背后,那些默默工作的人,他们一辈子为别人的书奔忙着,却很少被人们记住名字。从事这种劳作的人就是编辑,他们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应该占有光荣的一席。

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书林守望丛书”之《美丽的选择》,就是把编辑从幕后推到台前的一本难得一见的好书。作者何启治从大学毕业直到退休,一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是名副其实的终身职业编辑。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副总编辑,《当代》、《中华文学选刊》的主编,他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时代,参与见证了当代几十部重要长篇小说的编辑工作,他用亲身经历记述了长篇小说《白鹿原》、《古船》、《大国之魂》等等当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品的编辑过程,为当代文学研究书写了重要的一笔。

28万字的《美丽的选择》,内容全部是关于编辑工作的话题,可以说是何启治从事文学编辑工作50年的回顾。全书共分六个部分:“世纪书话”介绍了《铁壁铜墙》(柳青)、《古船》(张炜)、《大国之魂》(邓贤)、《九月寓言》(张炜)、《白鹿原》(陈忠实)、《尘埃落定》(阿来)、《英雄时代》(柳建伟)、《狂欢的季节》(王蒙)的出书前后,虽长而耐读;“访谈实录”是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选用了三篇对作者的访谈录,纵论我国当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和出版工作。作者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深层次地提出了当代文学出版中一些不能回避的较为敏感的话题,因而发人深省;“编余随想录”和“编后感言”则是对15部重要长篇小说的评论;“文坛师友录”生动地记录了作者和作家秦牧、陈忠实、柳建伟、俞天白的交往;在最后的“编辑家剪影”中,作者怀着崇敬之情把8位著名和不著名的,却都值得人们尊敬的编辑家(韦君宜、王朝垠、高贤均、林辰、王仰晨、严文井、屠岸、王笠耘)推到了台前,为后人研究当代文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美丽的选择》从编辑者、出版者的角度,以最扎实的第一手资料,详细记录了当代重要文学作品出版的风雨坎坷,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业内人可以想象、业外人难以置信的艰难过程。读完全书,读者也许会掩卷沉思,在当代中国,要出版一部像《白鹿原》、《古船》这样“有惊人的真实感,厚重的历史感,典型的人物塑造和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的作品”,真有这么难吗?编辑也要有勇于承担的非凡勇气吗?读完它,我所熟悉的,头发灰白稀疏,近视已达1450度,由于长期伏案,背有些佝偻的何启治老师顿时高大了起来。他俨然是我们编辑队伍中的巨人,令人肃然起敬。

对编辑这个职业的定位,著名作家、编辑家和评论家秦兆阳一语中的:“作家是发现出来的,作品是加工出来的,看错了就把一个作家给耽误了,改坏了就把一篇作品给糟蹋了。要不负人民的信任,要对社会主义文学事业负责。文学史不会写你,可你在一定意义上参与了文学史的写作。”一般人对编辑的了解,仅限于对书稿的润色,修改,改改错别字纠正标点符号等,其实不然。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实际上在中国,编辑出版远没有那么简单,从众多书稿中选择优秀的作品,需要有锐利的、不同寻常的眼光,而抉择更是重中之重。”一些敢为天下先,有思想深度的、有真实感的作品就完全有可能因种种原因而和你擦肩而过或被轻易放弃。这在出版界已屡见不鲜。对一部好作品的认定,绝非易事。有时需要承担风险。

对于作者这样早已功成名就的编辑人来说,放弃一部优秀作品的出版,个人未必会损失什么。只是,优秀的作家和作品被埋没了。如果在编辑岗位上的人都知难而退,放弃应有的担当,甚至见利忘义,那么平庸之作,无病呻吟、言之无物的书充斥着图书市场,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