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淡化“区域性” 向“全国性”迈进
地方商业银行纷纷改名
本报讯 (记者赵剑影)近日,不少北京储户发现,自己办理开户的一些地方商业银行纷纷改名——广东发展银行变成了广发银行,标识也由原来的蓝底白字变成了白底正红三角;很多城市商业银行在北京的分行也都相继去掉“商业”两字,更名为某市银行,或者简称为某商银行。例如包头商业银行更名为包商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更名为北京农商行等。
这些储户对地方商业银行改名有所担心:是否需要更换新的银行卡或者办理其他相关变更手续等?银行出纳回答,改名并不影响储户选择银行,也不需要到变更名称的地方商业银行换取新的银行卡,相关的存取款业务不受影响。
地方商业银行改名另有原因。记者采访获知,变更名称更多的是出于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地方商业银行去掉“商业”两字,此举目的在于淡化了其作为地方银行的区域性色彩。这不仅能够向“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迈进一步,还能拥有在异地开设分行,启动IPO,登陆资本市场,补充资本金的资格。
地方商业银行大多由当地的信用社改制组建的,它们担负着本区域内的存贷款业务,本身不能跨区域经营。“这种格局限制了发展”。地方商业银行普遍认为。
事实上,去年,广发银行就已初步显现上市端倪,此举更名更标志着上市工作的加速推进。然而,此举并非广发银行首创,早在2005年11月,“中信实业银行”就在更名为“中信银行”后不久,启动上市进程。
日前,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共同参与制定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业已成型,即将上报国务院。这一国家级的专项规划,不仅确定了“十二五”期间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目标、原则和路径,还将有效约束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冲动和短期行为。
“地方商业银行能否在更名后成功淡化地域色彩,实现跨区域发展,还有待观察。”业内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