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我有点像电力‘许三多’”
——记南方电网凯里供电局抢修工潘武忠
一件印着“中国南方电网”字样的蓝色工衣、一个写有“安检维修”的白色帆布工具包和一个黑色的大工具箱。每当夜幕降临,潘武忠就和这三件宝贝一起,穿行在灯光璀璨的城市中央。
和逛街、消费与享受都市文明的人们不一样,作为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凯里供电局城区分局配电操作抢修班高级作业员,他要时常“上天入地”,上的是带着上万伏高压电的电线杆,入的是闷热的配电房和配电井。
“电给人们带来了幸福、给城市带来了光明。而我,愿意做一个守护光明的人。”在20多年的抢修工作中,他每年至少带电作业150余次、抢修2500余次、操作次数近1700次。
当人们称他为“凯里城活地图”、“光明的守护者”时,他则把自己比作电力“许三多”。
成长的路上要耐得寂寞
在凯里供电局,你要问抢修班的12名职工谁的技术最好,这恐怕不好评判,因为每个抢修员都是行家里手;但如果要问抢修班谁最能吃苦,大家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潘武忠!
在《士兵突击》热播时,潘武忠对这部电视剧到了痴迷的程度。“我有点像电力‘许三多’。”潘武忠不好意思地说,因为自己“笨”,所以成长的路上必然要耐得寂寞。要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史今”那样的好班长,更要靠虚心、上进和吃苦的精神。
刚参加工作时,他天天忙于跟师傅“学艺”,忙着翻书查阅资料,有什么问题搞不懂,他就向师傅请教,或者和工友一起反复琢磨,常常一琢磨就到了深夜。潘武忠喜欢在家里放很多书,一有空闲就钻进书堆里,10多年下来,他做的读书笔记装满了一个大木箱子。
工作20多年来,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学徒”到抢修班高级作业员,潘武忠在无数次抢修任务中练就了扎实的技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专心致志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多次在贵州电网公司、凯里供电局举办的配电技能比赛和带电作业比赛中摘金夺银。
潘武忠说,他希望在抢修一线干到退休。他最怕胖,因为胖了上电线杆就会困难。他说,退休了自己会坚持的一项体育运动就是爬电杆。
“大家用电比我的脸重要”
2008年初贵州遭遇特大雪凝灾害,由于极度疲劳和长期得不到休息,潘武忠患上了面瘫,幸好及时来到医院治疗,要是晚来几天,他可能会留下嘴歪眼斜的后遗症。
医生在病房心疼地劝他:“老潘,你不能再这么玩命了,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看着窗外穿着厚厚“冰铠”的城市,潘武忠叹了一口气:“大夫,能想个办法让我工作不?现在很多电路损毁,居民用电离不开电力职工啊。”
此刻,他身上还放着一张X光照片。他的手机坏了,为了保持通信畅通,他到移动营业厅买了个新手机,回去的路上因为街道结冰,他摔伤了肋骨。本来伤得不重,休息几天就没事,但后来连续几次杆上作业,加重了病情。后来他在处理凯里城区10千伏冷水支线时,在结冰10多厘米的杆上连续趴几个小时,回到地面,胸部一阵阵疼痛,连呼吸都感觉困难,但因为实在太忙了,他一直拖着没到医院治疗。
潘武忠最初发现有面瘫的症状,还是在2008年2月5日,那是城区供电分局保电过春节抢修最繁忙的时期。那天他在城区抢修,在杆上一连工作了4个多小时,下了杆子就感觉眼皮很重,眼睛睁不开,还不停地流泪,嘴巴半天张不开。但他继续工作到了夜里12点。
那一次,是凯里市遭遇冰灾以来潘武忠的第358次抢修。
第二天,潘武忠吃早餐咀嚼食物时发现不对劲,上下颌不能运动自如。当他喝了几口面汤赶回抢修班准备工具时,同事开他的玩笑:“潘老大,你歪着嘴巴装酷啊?”他照了照镜子,嘴巴已经往左歪斜,脸变形了。上午的抢修任务完成后,在同事的劝说下,他才到医院检查治疗。
大年初一一大早,城区分局副局长邹冰洋到医院看望他,“你就安心养病,等病好了再去上班。”但潘武忠跟他急了:“不行,我输完液就去抢修!”
“再不治病你以后歪着嘴巴怎么娶到媳妇?”两人吵了起来。
“大家用电比我的脸重要!”结果,潘武忠拔掉针头,又踏上了抢修的路……
因为生病,他才有时间陪陪母亲
潘武忠今年41岁。在这个本应有幸福家庭的年龄,他却因忙于工作疏忽了自己的人生大事,直到前年才结婚。
他之前谈过一个女朋友,因为忍受不了潘武忠常常连夜抢修不能陪伴在自己的身边,结果分手了。2009年5月,他与现在的爱人陈菊相识,可第一次约会他就迟到了。约好晚上7点见面,但他为抢修一台变压器一直忙到晚上9点。陈菊知道他的工作性质,耐着性子等着这个大忙人,感动之余的潘武忠这时候心里已经确定了,眼前这个女孩就是相伴此生的那个人。
陈菊告诉记者,跟潘武忠逛街是件痛苦的事,在街上走着走着,他就会停下来对变压器啊端子箱啊这些设备检查一阵子。
“能有什么办法,他对他的工作这么认真负责,我也只能陪他呗!”陈菊苦笑着说。
在近20年的工作生涯中,由于每天都工作在一线,潘武忠一星期只回一两次家,即使这难得的一两次,也经常都是待不上半个小时,又匆忙赶回抢修班。每当想起这些时,潘武忠满心愧疚。
因为生病,他才有时间陪母亲聊聊天,那也是潘武忠跟家人在一起最长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