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管道行之一】工期缩减14个月的背后
参建者优良的生活娱乐条件让当地人羡慕不已
【编者按】
中缅油气管道是我国继中哈、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之后的又一重要陆上能源进口通道,在国家能源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中缅油气管道从计划的提出到开工建设,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在复杂的形势下,中缅管道的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力争在今年5月30日前管道主体焊接完成。5月6日,本报记者从北京启程赴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施工现场进行采访,从一线发回报道让公众全面了解中缅管道建设情况。
5月8日凌晨4点,中国石油管道局中缅项目四公司的两名焊工刀青国和王登勇与工友们来到缅甸皎勃东石方段工地进行管道焊接。11点多,他俩冒着当地40多摄氏度的高温、穿戴着厚重的防护服焊接上午的最后一道焊口,汗珠不停地从他们脸上滴落。
中缅项目四公司项目经理解立功介绍,缅甸施工最大的难度在于气候,因此在旱季加大施工进程,调整员工作息时间,中午气温达到四五十摄氏度的时候休息,让员工早起晚睡,在凉爽时再干活。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缅甸段的原油管道起自马德岛,天然气管道起自缅甸西海岸兰里岛皎漂市,管线并行敷设,从南坎进入我国境内。其中,原油管道全长771公里,管径为813毫米,设计年输油量为2200万吨;天然气管道全长793公里,管径为1016毫米,设计年输气量为120亿立方米。作为国家管道建设的主力军,中国石油管道局承接了中缅油气管道双线319公里的施工任务,占全线的41%。
中国石油管道局的施工进展对全线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管道局中缅项目部承担的管道焊接总里程达到487.56公里,占整个工程的76%。且两条管道的一次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8.99%和98.82%,均实现了质量控制目标。
以每天焊接4公里的速度推进
2011年8月1日,管道局中缅项目部全线第一家打火开焊。先后投入8个整编焊接机组百道焊口考核一次性100%通过,并在短期内提速稳进。自开工以来,管道局中缅项目累计焊接里程一直排在各承包商之首,以每日4公里的焊接速度向前推进,并已经累计安全生产6197万工时。
记者在5月7日、8日和9日分别到了中缅项目敏建营地和皎勃东段、仁安羌段施工现场的8个机组进行采访,所有参建者都在有条不紊地按照既定计划推进。
管道局中缅项目实施“能在属地解决的人力全部在属地解决”和“凡是能在属地解决的社会依托全部在属地解决”的本土化战略,本土化用工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截至目前,管道局中缅项目与188家当地及国际公司签署了450多份属地采购、供应、租赁、服务合同,物资广泛涵盖工程主体材料、辅助用料、手段用料、设备机具、办公设施、生活物资、办公用品等。与105家设备租赁商签署设备供应合同,设备包含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吊车、起重机、卡车、油罐车的各类车辆、驳船、滚装船等,基本涵盖缅甸现有市场与管道建设所有相关行业,约占总承包合同额的15.6%。
在各种非受控因素的影响下,中缅管道主体施工工期被缩减整整14个月。为了保证工期,焊丝、收缩带等原材料运输方式从海运改为空运,管道弯头由海运改为陆运,尽管运输成本增加了很多。
让员工“干好、吃好、心情好”
5月8日中午,记者与刀青国等10多名现场员工在停放着吊车、钢管的工地吃工作餐,主食有米饭和馒头,三道菜里面包含了猪肉、茄子、青椒、白菜、土豆、鸡蛋、洋葱等,此外还有冰镇芒果。
距离现场几十米之外的缅甸住户对于正在进行中缅管道施工的中国石油管道局员工的饮食羡慕不已。管道局中缅项目部总经理助理陈绍友介绍说,项目部先后招聘了2700多名缅甸员工,他们已经习惯吃中国饭,前一段时间赶上缅甸的泼水节,有的营地特意做了缅甸饭菜,但缅甸员工选择吃缅餐的人很少。
工程用工多达三四千人,项目部想方设法确保员工身心健康。据了解,管道局中缅项目在施工现场提供防中暑药品、解暑饮品、冰桶、遮阳棚、休息室、空调房等防暑降温设施和用品;定期化验水质;建设水塔并安装热水器,确保每位员工能够“睡好觉、洗好澡、吃好饭”。
管道局中缅项目营地四周布设防蛇网,与专业的灭蚊蝇公司签订合同,每周进行消毒和打药,要求每位员工能够“洗好手、护好皮、管好嘴”。此外,为每位员工建立健康档案,佩戴紧急救助卡,医生每日到施工现场巡诊;与专业的安保公司签署协议,同时与警察局达成共识,均实施24小时值班制。
他们还为员工设立“亲情电话”、“心理健康咨询热线”,以及体育娱乐设施。
G101机组缅工昂莫斯奈负责接管,他说:“我和我的朋友奈奈昂在这儿工作很开心,我们和中方员工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也睡在一个地方,没有区别。中国师傅还告诉我们如何安全施工、如何避免伤害自己、如何识别不安全的隐患等等,我们学习到很多。”(本报缅甸蒲甘5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