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3月29日 星期一

【一线职工风采录】挽救一位乡医的爱心接力

本报记者 丛民 本报通讯员 崔立来 李雪
《工人日报》(2016年03月29日 07版)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乡医,却得到了太多人的关爱,你们让我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在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病房里,面对专程来看望他的临淄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王树生这样说。

2000年,从山东卫校毕业的第2年,王树生成了一名乡村医生。但世事无常,2005年,他被确诊为直肠癌,住院化疗3次,2012年,因肾病综合征住院两次,还因肾、输尿管结石住院两次……

十几年了,他一直与病魔抗争。2016年2月1日,一纸“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将这个再简单不过的愿望击得粉碎,要活下去的路只剩一条,那就是骨髓移植。

“要是病发了,就打个止痛药、营养针,听天由命,不治了。”王树生心里一遍又一遍下着决心。

咚咚的敲门声,把他的思绪拉回了现实,抬头间两个人已径直进了屋。走在前面的叫张立平,既是从小的同学,又是他本村的表弟。“你安心养病,一切都会好起来。”张立平一边说着,一边从兜里掏出1万元钱。

“还记得我们的老同学王树生吗,他现在需要大家的帮助……”当天下午,在敬仲镇第二中学93级的同学微信群里,张立平发了一条信息。

“病情怎样了”、“我们能做点什么”同学们的关心随着微信朋友圈迅速传播,105位同学共为他捐款3.3万余元。敬仲镇的42位乡村医生也为他捐款2.6万余元,村里的父老乡亲捐款3万余元,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的医护工作者为他捐款近3.3万元……

2月27日,王树生在北京复检后,带回了两个消息。

好消息是:病情逐渐明晰,是由4个遗传基因突变造成。如果骨髓移植成功,不仅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曾经的直肠癌也能得到很好的救治。

坏消息是:因为遗传基因的突变,他无法接受女儿的骨髓,只能选择骨髓库配型,如此一来,费用再次提高。总数估计要100万元。

“虽然费用还差得很远,这都不重要了。”王树生经历的一切,让他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

“如果我能顺利手术,像正常人那样生活,这是大家给我的第二次生命。如果很不幸,我要离开这个世界的话,我将捐献出眼角膜,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重生’。”王树生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