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紧俏,行情大好,而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持续下跌
四川生猪养殖迎来最赚钱“金猪年”
但经历过持续亏损的养殖户对补栏十分谨慎,生猪行业产能恢复尚需时日
本报讯 (记者李娜)3月,猪肉在销售淡季迎来价格之“春”,多地猪价出现大幅上涨,部分地区涨至28.6元/公斤,创下近五年价格新高。在全国生猪出栏数量第一大省四川,《工人日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虽然迎来史上最赚钱“金猪年”,但经历过持续亏损的养殖户对生猪补栏十分谨慎,生猪行业产能恢复尚需时日。
“一头重150公斤的活猪出厂利润接近1000元,达到史上最高水平。”成都市骄阳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卿先生告诉记者,由于2014年以前生猪价格持续走低,部分养殖户亏本倒闭、缩栏降本,导致2015年至今猪源稀缺,生猪市场十分紧俏,目前四川七八公斤小猪已经达到600元/头,20公斤小猪900元/头,平均上涨幅度在200元~400元之间,“总之行情大好!”
四川生猪监测预警系统数据显示,目前四川省育肥场户出栏一头肥猪平均盈利接近80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盈亏形势“两重天”。
同时,此番猪肉价格上涨还伴随着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的持续下跌,四川省当前猪粮比和猪料比已进入监测预警的红色区域。而据国家发改委本月中旬数据,猪粮比价已经冲破6:1盈亏平衡点,冲上9.13的高位。
随着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利润向生猪养殖上游产业转移,猪肉零售端的压力也逐渐增大。“排骨42元/公斤,猪肉29元/公斤,春节过后,这个价格就没下来过,越来越难卖。”成都市青羊区君平街菜市场猪肉零售商普遍表示,近两年生猪肉的盈利空间逐渐压缩,不仅利润从去年的1/2已降至今年的1/3,老百姓购买需求也有所下降。“过去每天至少卖四五百斤猪肉,现在不敢进那么多,卖不完还可能赔钱。”
对猪肉价格居高不下感到忧虑的,不只是零售商。慑于“猪周期”的威力,有关方面担心会引起养殖户过度补栏,出现生猪产能过度扩张情况。
然而,记者采访部分成都生猪养殖大户发现,他们对补栏问题十分谨慎。“大家都怕撵亏,只是象征性地增补。”成都奇源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邱先生从事生猪养殖十余年,历经2007年全国范围猪瘟、2008年肉价骤增,也深刻领会过去几年持续亏损之苦。他表示,不会迎合当前市场大规模扩栏,只想保持“稳中求进”状态。
有业内人士分析,尽管猪价近期保持坚挺,生猪养殖户的“春天”仍将持续,但猪源紧张的情况短期内难以扭转,生猪行业整体的产能恢复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