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4月02日 星期一

值守

本报记者 王伟伟 摄影报道
《工人日报》(2016年04月02日 04版)

信号工刘彩文每次到中继站值班,都得带上两天值守所需的食物和饮用水。

↑2月22日晚上,正值元宵佳节,站在山头的刘彩文不停地变换着方位寻找手机信号,希望能够给家人打个电话,送上祝福。

→每次值班,刘彩文要先乘车到山脚下,再步行半个小时,才能到达中继站。

←8年来,刘彩文已经习惯了孤独。那横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桥,已然成为他眼中最美的风景。

→为保证机房的线路安全,中继站地板下放了许多防鼠、防虫的粘板。每次值班前,刘彩文都需要掀开地板查看。

←来到中继站后,刘彩文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洁机房的灰尘。

←晚上值班时,刘彩文不仅要看好机房里的设备,屋外有异响时,他也要跑出来查看。

→一包方便面、一根火腿肠、一个卤蛋是刘彩文的“标配”晚餐。

每当夜幕降临,中继站对面亮起的村庄总能勾起刘彩文对家的思念。

一个人想家的时候,刘彩文就打开手机,看看家人的照片。

9号中继站

2016年元宵节这天,刘彩文再一次食言了。

他独自守在太行山深处一个孤零零的小屋旁,不时地走动,焦心地等待妻子从医院打来的电话。

医院里有刘彩文患有帕金森病的母亲。春节时候,已经俩月未归的刘彩文发现,母亲本来还能直起来的腰因为病情的加重又弯了下去。刘彩文才明白,原来每次电话里母亲说的“身体还好还好”都在瞒他。

母亲“欺瞒”儿子的背后是对儿子在高铁中继站工作的理解。

刘彩文值守的石太高铁客运专线9号中继站,坐落于山西省阳曲县路甲山村的一个小山头上,是中国开工最早的高速铁路——石太高铁众多站点中的一个。为保障高铁运营畅通无阻,高铁沿线每15公里就需要设置一个集铁路电务设备于一体的行车控制机房,也就是中继站。在最初的设计里,高铁中继站是无人值守的。但是,太行山的地形特殊、环境复杂,必须要人工值守来确保安全。“一旦疏忽大意,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刘彩文说。为了让刘彩文干好工作不分心,家里有事,他的家人总是要等他回到家再当面告诉他。

刘彩文说,春节时他答应用元宵节的假期和妻子一起陪母亲到石家庄看病。但是,由于元宵节客流量超出了预计,东凌井辖区临时决定让他继续值守。最后,妻子只好自己带着婆婆去了医院。

那天晚上,月光洒满了整个山头。刘彩文站在站点外,远眺着大山对面范庄村的万家灯火和不时腾空而起的烟花,浓浓的思念裹着愧疚涌上心头。

早在石太高铁开工半年多前,刚参加工作不足两年的刘彩文和14名工友一起被抽调到位于东凌井站辖区内的9号中继站,负责设备电务、信号的检修工作。

刘彩文至今还记得刚调来时中继站的样子:荒芜的山地里,环境干燥,山风凛冽,荒无人烟,“有时半个月都见不到一个活人”。2008年石太高铁还处于测试阶段,中继站每次值班至少得4天。“每天待在密不透风的机房里,面对着满是按钮的设备仪器看得都想吐。”他回忆说,“那时,我最开心的事就是遇到电务段的工友上来,哪怕隔着一个山头,都要吼上几嗓子,算是和他们聊聊天。”

面对寂寞,工友之间见面总是互相鼓励。然而即便这样,在石太高铁正式开通前,就已有两人因为各种情况调离了9号中继站。2010年5月,石太高铁开通一年零一个月后,第一批到9号中继站工作的信号工除刘彩文之外已全部调离。

刘彩文说,在深山里的中继站工作不单是寂寞,有时还要应对险情。他清楚地记得2010年夏天的那场暴雨。尽管收到暴雨预警后,同事们已经提前一天从东凌井站来到9号中继站备战。可意外的是那天的暴雨太大,致使电缆经过的部分区域发生了滑坡。如果电缆不及时修好,极有可能造成这条线上的客车晚点甚至停运。为了保证石太高铁的畅行无阻,刘彩文和同事们在大雨中冒着生命危险,投入了抢救电缆的“保卫战”。3个多小时抢修后,线路的畅通终于得到了保证……

就这样,刘彩文一干就是8年。

这期间陆续又来了10多个人,但又陆续走了10多个人。在不断更迭的人员调整中,他是唯一留下来的人。

刘彩文说:“事实上,我也想过离开。”但自小就有军人情结的他,在动摇的时候总告诫自己“不能当逃兵!”他说,“干一行就得爱一行”“哪怕一个人也要活得像支军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