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考前备战“不差钱”,紧张程度盖过高考,成都、绵阳等地上演激烈的小升初大战。竞争名校背后有苦难言,有家长无奈感慨——

“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小升初”

□本报记者 李娜
《工人日报》(2016年06月17日 05版)

5月29日,在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考点,大批家长在校门口等待。 东方IC

4月2日,四川绵阳8所学校小升初招生考试,考试当天各学校周边候考人员造成交通拥堵;5月29日,成都小升初最大规模面试正式拉开帷幕,3万余人前来赶考,在当地有“五朵私花”之称的民办名校学校周边,放眼望去到处是等待孩子的家长;进入6月份,一场场选拔考试依然在陆续进行,学校周边街巷车马之盛较此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四川成都、绵阳等地,每年3至7月期间,便会上演一场如火如荼的小升初大战,当地人形容其“征战”场面之宏大盖过高考、堪比春运,所有家庭为此进入一级警备。有家长无奈感慨,“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小升初”。本应是义务教育阶段自然过渡的小升初,为何让家长、孩子如此神经紧张?

苦了孩子,忙坏家长

学生素质好、老师能力强、成长环境优、升学有保障——这是《工人日报》记者采访过程中,绝大多数家长对小升初学校的最基本要求,而他们几乎同时指向的目标就是名校。

在成都,“四七九”中学涵盖的12所学校是家长们最为趋之若鹜的优质中学,其中尤以七中竞争最为激烈,仅其名下就包括成都七中公立学校、高新学校、育才学校、嘉祥外国语学校、实验学校、万达学校等6所公办或民办公助学校;而在绵阳,家长更多的目光则锁定在绵阳育才中学、英才中学、东辰国际中学和绵阳外国语学校、南山双语学校等。

“也许很多人会说,小升初而已,有必要那么紧张吗?真的不要着急怀疑,任何家长到了这个时候都没法做到束手旁观。”刚刚在小升初大战中险胜的家长陈女士在接受《工人日报》采访时如是说。

据陈女士介绍,女儿在校学习成绩一向不错,然而在某校的提前点招考试中,150分的测试卷,女儿竟然没有上线,细研究才发现校方为了优中选优,考题设置远超小学生应掌握范围,分值比例中60%为基础、30%为奥数、10%为高难度试题。于是,原本并不想给孩子压力的陈女士,为了迎合学校考察重点,只能带着女儿临阵磨枪。为应试而展开的题海战术占据了女儿所有假期和休息时间,好在结果遂人愿,最近陈女士接到了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全家人一颗悬着的心就此落地,但她还是对当前的小升初模式感到五味杂陈,“最辛苦的是孩子。”

禁择免考反推优质民校人气旺

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升初应免试就近入学。目前,四川成都、绵阳等地普遍作法为采取摇号派位完成生源在各中学的随机分配,尽管如此,不少学校仍为部分特殊人才预留入学名额。最近网上流传一份通过家长反馈信息形成的成都小升初公办学校择校条件,如成都市七中万达早在3月份便已启动择校咨询,条件显示“有双一证书可直接进学校,华赛一等奖奥数二等奖可进网班,调考成绩285可进实验班等,其他公办学校亦同时列出了类似上述的择校要求。

一位受访家长感叹,“每年能在奥数、华赛中夺名次、获奖项的孩子不过千余,能有资格公办择校的只是少数,而摇号入学又太看运气,谁会愿意把孩子的未来交给随机分配的偶然呢?”于是,在孩子能否上公办名校只能靠运气的现实下,相当部分有经济条件的家长把重心放在了备战优质民校上,“至少通过考试选拔,只要努力还是可以拼一把的!”

今年,绵阳8所学校同时提前了招生考试。有当地人称,两次考试下来,绵阳至少涌入十几万外地大军,热闹场景甚至超过各大热门景区的盛况。

成都对民办学校小升初考试选拔生源做出了明令禁止,要求民办学校不得以考试或变相考试形式进行选拔招生。同时,严禁学科竞赛成绩与招生入学挂钩,因此今年成都民办学校招生改为面试,报名规模较去年增加了1000余人。据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成都20所民办学校本地生面试共有3万余人次,民办学校人气渐超公办学校由此可见一斑。

考前“抢跑”工程“不差钱”

给你10余个英语单词,40秒时间记忆,你能说出多少?阿尔法狗战胜了李世石,科技的进步是促进了人类的发展还是抑制了人类的发展?数学等式“4-3=5”、“4+9=1”,想象一下,在生活中探寻等式成立的理由……这是今年成都中学面试时所给出的“奇葩”试题,许多孩子却对此类试题并不陌生,这一切源于家长专为孩子打造的考前“抢跑”工程。

“这一学期,女儿班级大半学生都脱离了课堂,转而进了校外的小升初专项考培班。”正在陪伴小升初女儿备考的郑女士告诉记者,要想上好学校,有些补习班不报真不行,不同学校的面试也好、笔试也罢,对校园内基础知识的考察内容有限,培训班和正常教学明显两个体系,孩子如果不接受专项的备考培训,真到小升初择校考试时肯定摸不到头脑。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冲刺名校的集训班价格不菲,一周集训课程费用超过5000元的不在少数。郑女士坦言,备考阶段孩子的补课费每月五六千元以上,但她依旧认为这些钱“省不得、必须花”。

家住绵阳的孙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儿子才上小学3年级,他便已经开始四处考察当地优质的奥数班,“为了提高进好学校的成功率,要有提早准备。”

在关乎孩子未来的问题上,几乎所有受访家长都表示无法忍受被动处境。事实上,像郑女士和孙先生这样在补习班上“不差钱”的家长不在少数,曾有数据调查显示,超过半数中小学生在外上课外辅导班,而被调查家长中有1/3积极为子女上万元辅导费买单。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升初在现实生活中愈加偏离正轨?谈及择校热问题,有家长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一语道破天机:“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小升初!如果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均衡,谁又会对小升初如此大费周章?”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家长追逐名校的背后是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迫切心情。有家长甚至直言,公办学校免试背后对普通大众而言是更严苛的“考试”,最终进入“好学校”不外乎成绩好、证书硬的学生和运气好或者个别有关系的学生,“随机摇号能做到公开透明吗?更多普通家庭的择校意愿是不得不为之”。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几年政府部门不断发布禁择令:有的要求就近择校,有的要求学校在招生时不看证书、禁止测试。但一些禁令反而使很多择校活动更加猖獗。而这背后的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不少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并不多。

2016年初,教育部发文再次强调了“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基本原则。但有学者认为,从长远来看,做好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才是缓释小升初当前重压的根本。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