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6月25日 星期一

一群如朝阳般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一群行走在人生暮色中的耄耋老人,两条平行线在金融街老龄公寓有了交点。当“昨天”和“明天”相遇,你能听到时光流逝、人生轮回的足音

老人院里的年轻人

本报记者 蒋菡 文/摄
《工人日报》(2016年06月25日 03版)

每一个走进金融街老龄公寓的人几乎都会有同样的疑问:这些还时常被人当作“孩子”的年轻人为什么会愿意干这一行?图为金融街老龄公寓的护理员照片墙。

护理员们身着嫩黄色带有小熊图案的T恤,步履轻快地走着,一口一个“爷爷”、一口一声“奶奶”,脆生生地叫着。沉沉的暮气无形中被驱走了不少。

1992年生,1994年生,1996年生……

83岁,88岁,99岁……

一群如朝阳般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一群行走在人生暮色中的耄耋老人,两条平行线在金融街老龄公寓有了交点——这里的护理员基本都是90后。他们之间的故事,细碎得好像夏日的阳光穿过树冠后洒向地面的一块块光斑,因为光影交错而有了特别的意味。

谁没有过青春年少?

谁又能阻挡衰老?

他们的今天,是他们的昨天;他们的今天,是他们的明天。当昨天和明天相遇,你能听到时光流逝、人生轮回的足音。

返老还童

6月3日,金融街老龄公寓三楼的一间介护疗养室里,28岁的护理员敖青霞正要给孙奶奶喂咳嗽糖浆。她是这里的护理员中唯一的80后。

“孙奶奶,喝吧,喝了就不咳嗽了。”敖青霞抬高嗓门说。

“我不喝!”孙奶奶的回答中气很足,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个99岁的老人。

开始利诱:“挺甜的,好喝!”

“我不喝!”一脸雷打不动的坚定。

改成威逼:“再不喝只能给你打针啦!”

孙奶奶有点动摇,最后终于把糖浆喝了。

对于有孩子的人来说,这样的场景再熟悉不过。小孩吃药,常常要哄,殊不知当人老了以后,有时也一样。

在金融街老龄公寓,一二楼住的是自理及半自理老人,三楼基本都是无法自理的老人——他们大都八九十岁高龄,用奶瓶喝水,穿纸尿裤,吃饭需要喂,吃药需要哄……返老还童这四个字,在这里能看到最贴切的诠释。

当人生进入这样一个阶段,需要更无微不至的照料,而这往往是很多家庭成员力不能及的,必须求助于专业化的养老机构。

金融街老龄公寓的一线护理人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主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40多个护理人员中,除了敖青霞,其余都是出生于1992年到1996年间的“孩子”。他们以年轻人特有的热情照顾着“爷爷奶奶”。

跨越障碍

大多数人的内心,对于无法阻挡的老去总是有些不愿面对的。于是,当你迈进老人院的时候,会隐隐绰绰地有些不适。

在金融街老龄公寓,这种不适感可能比较容易被淡化。

护理员们身着嫩黄色带有小熊图案的T恤,步履轻快地走着,一口一个“爷爷”、一口一声“奶奶”,脆生生地叫着。沉沉的暮气无形中被驱走了不少,原本有点让人感觉压抑的院子飘荡着些许家的味道。

敖青霞和李月所在小组负责护理的介护疗养室是个8人间,8位奶奶最小的83岁,最大的99岁。她俩上早班,6点半上到14点半,期间要给老人喂饭喂药,协助排便,推他们到空中花园晒会儿太阳,每两个小时做一次记录。如果上夜班,每隔两小时还要给老人翻身,避免得褥疮。

做这份工作之前,仅仅做好“吃苦”的准备还是不够的,因为,比吃苦更难的是过心理障碍这一关。

28岁的金融街老龄公寓院长谭沙沙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给老爷爷洗澡。当时,她自己心里有点打鼓,那个爷爷也有点不好意思,用小毛巾遮挡着身体。看到爷爷这样,谭沙沙反而来了勇气:“您就当我是孙女儿,没事的。”

“做这份工作跟医生一样,不该有性别上的顾虑。”谭沙沙说。

起初,妈妈也很心疼她:“我姑娘在家啥都不干,现在啥都要干。”

爸爸则说:“做事不能没长性,别遇到点困难就打退堂鼓。”

谭沙沙没退。而当年跟她同专业的27个同学,现在仍在做这行的还不到一半。

“有的人以为学了老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就可以直接去做管理,那就错了。先服务后管理,每个人都要从护理员做起,才能真正了解这个行业。”谭沙沙说。

遇到跨不过这道心理门槛的实习生,谭沙沙会这样“劝退”:“如果你从刚开始对照顾老人就是排斥的,那么趁早别干,否则只会浪费时间。”

读懂老人

曾经的护理员林益冰,今年5月转岗到了营销部。当她还是实习生的时候,一次跟着师傅上夜班的经历深深刻在了她心底。

有位奶奶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一到半夜就会焦躁不安,四处走动。

“我当时紧张极了,不知道该如何去跟奶奶沟通。”这时,师傅走到奶奶身边,轻轻抱住老人,边轻拍她的后背边说:“奶奶,回去睡觉吧,我陪您一起睡,不怕啊!”

师傅拍着奶奶,奶奶抱着师傅,就这样,不一会儿,奶奶进入了梦乡……

就在那一刻,林益冰明白了,必须用心去感受老人的需求。

读懂这里的老人,很多时候要靠猜。

一次,爱看电视的商奶奶看着看着流下了眼泪。李月赶紧琢磨是怎么回事,原来是电视剧的情节有点凄惨。李月赶紧给换了个“跑男”,果真,奶奶的情绪好转了。

跟这里的老人沟通,得使“绝招”。

有个爷爷原来是当兵的,后来得了阿尔茨海默症。一次次催他洗澡,他都不乐意。后来有个护理员想了个主意,说:“司令下命令了,让你立刻去洗澡!”结果,不到5分钟,老人就收拾好了换洗衣物,连剃须刀都准备好了。

了解老人过去从事的职业、他们的爱好、他们的家庭背景,都可以成为护理中的“药方”。

除了十分的细致,护理员还要有十足的耐心。

一个问题老人前1分钟刚问,你回答了,他可能紧接着又问一遍。甚至,有的老人会没来由地发脾气。

这是份磨性子的工作,尤其对“有个性”的90后而言。

护理主管高敏坦言:“我们在家对父母都挺霸气的,但看到爷爷奶奶会尽量把个性收一收。”

护理员是个良心活儿,做到什么程度没法完全细化,爱心、耐心、宽容心在某种程度上比技术更重要。

照顾老人的工作脏、累、苦,待遇不算高,以往很多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因为别无选择而只能干这行。而这里的年轻人原本可以有更多选择,他们留下来,是期待在这个行业中实现自身价值,而不单单是谋生。

“这是我喜欢的一份工作,我就想好好干,不断学到新东西。”李月说。

在金融街老龄公寓,护理员根据业务能力分成四个层级,他们有不少培训机会,还有机会转到技术管理岗或综合管理岗。“总之提供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让大家看到希望。”谭沙沙说。

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在工作中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或许正是老人院里的年轻人化解消极、保持活力的源泉。

心都化了

走进三楼的介护疗养室,大部分“爷爷奶奶”跟你没有眼神的交流,有的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

每天身处这样的环境,会是怎样的感受?

“偶尔来的人看到的只是眼前的一幕,就像赵奶奶,别看她现在一直犯困,她精神好的时候会唱《东方红》《南泥湾》,开心起来还会搂着我们亲呢!”敖青霞说。

最令李月难忘的,是一次莫名的感动。

一个爷爷说要排便,给他扶上了马桶,过了一阵问他:“拉好了吗?”

“我没说要拉啊。”

“您刚才说要的。”

老人一脸歉意,像个犯了错的小孩,连声说“sorry!真是对不起啊,麻烦你了。”

“他居然跟我说‘sorry’!那一刻,我的心都要融化了!”说起这一幕,李月激动地用手指敲打起桌子来。

长期跟老人相处,建立感情之后,一旦有一天他走了,会不会特别难过?

“对于死亡,不用看得那么沉重。只要在老人最后的日子里给他带去快乐,让他舒心,就是最好的结局了。”敖青霞说。

“如果她原本有病痛,那么,走就是一种解脱。如果她无疾而终,没遭罪就走了,那也算是人生一大幸运。”李月说。

这样的话,从年轻人口里说出来,别有一番滋味。

“面对这些老人,看到他们无论年轻时有多么风光,老了都一样,就会觉得生活中那些磕磕碰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珍惜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谭沙沙说。

这份“向死而生”的感悟,有的人,要再过20年才会有,有的人,也许一生都不会有。

业余时间,谭沙沙喜欢去郊外走走,到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里放空自己。

李月热爱运动,在奔跑和流汗中释放自己。“你看这个杯子,我们不能不停地往里面倒水,也得不断往外倒,否则就该溢出来了。”

逛街则是这些年轻人共同的爱好。“女孩们一起逛街的时候,都打扮得可漂亮了。没有人想得到,我们是一群养老院的护理员!”已经从护理员转岗到办公室的王金娥说。

对这一行,不少人持有偏见。

“你问100个人,90%一听到你干护理的,都会说你怎么干这个啊?”依着李月直来直去的性子,当然是一口顶回去,“你不要小看我们这个行业,他们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有本事你老了以后不靠我们这样专业的护理人员照顾!”

朝阳产业

在一些人的观念中,养老护理就是伺候老人吃喝拉撒,是“低人一等”的工作。有人将其形容为“老同志干不动、中年人嫌太累、年轻人不愿干”的行业。

每一个走进金融街老龄公寓的人几乎都会有同样的疑问:这些还时常被人当作“孩子”的年轻人为什么会愿意干这一行?

“这是朝阳产业。”问了七八个护理员,这是记者听到的“标准答案”。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亿,空巢老人突破1亿,失能半失能老人达到3500万……中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曾经“六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情形正转变为“两个人要赡养四个老人”的焦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这,既是无法逃避的个人和家庭问题,也是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这,也让人们看到了潜在的就业机会。

总是笑眯眯的实习生徐聪,很快将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毕业。选择这个行业,她还有一点更现实的考虑:“我胖,这份工作不太在意外貌。”

说这话的时候,她还是笑眯眯的,没有难堪或是不好意思,一脸可爱的坦白。

毕业于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谭沙沙说:“我们这个专业基本上大二就被定出去了。”

谭沙沙2010年大专毕业后,干了两年多护理员,2013年当上店长,2014年成为新成立的金融街老龄公寓的院长。

“养老行业太缺人才了,像我们这样的大专生很受重视,只要好好做,比较容易冒出来。”谭沙沙说。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不到30万人,缺口高达1000万;从业人员中,40岁以上人员占到一半以上,高中以下学历占到七成。

“未来这个职业的前景会越来越好,但不管干哪行,都要用心、坚持。”谭沙沙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