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6月25日 星期一

如何将打造品牌赛事与推动全民健身有机结合,是推动中国山地户外运动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行者无疆 运动无界

□本报记者 李元浩
《工人日报》(2016年06月25日 08版)

山地户外运动因其享受自然,不断挑战自我的魅力,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参与。本报记者 李元浩摄

“加油!加油!”随着近百辆山地车呼啸着从陈凯眼前飞驰而过,阵阵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炽烈的阳光洒满金彭大地,5岁的女儿坐在陈凯脖子上,红红的脸蛋上荡漾着欢笑,使劲拍打着小手和爸爸一起为选手们加油……

山地车、越野跑、皮划艇、公开水域游泳、山地速降——一幕幕惊险刺激的山地户外运动“表演”,在为期3天的2016中国成都·彭州龙门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中轮番上演。赛场内外,有很多人和陈凯父女一样,尽情感受着山地户外运动所带来的激情和精彩。经过激烈比拼,实力超群的原始探险队独揽3个分赛段冠军,荣膺本次比赛的总冠军。拓乐探险队和瑞典武装部队探险队分获二三名。

近年来,集竞技、探险、健身及旅游为一体,考验运动员耐力和意志,突出团队协作的山地户外运动,已逐渐成为体育界及大众关注的热门项目。在彭州观摩本次比赛后,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户外部主任、中国登山协会秘书长张志坚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山地户外运动在国内开展时间较短,但发展速度很快,“类似于龙门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这样的顶尖赛事,既能在推动国内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也能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山地户外运动的开展,吸引更多普通人的参与”。

邂逅自然——

骑跑皆风景

34公里山地车,12公里越野跑,9公里皮划艇,1公里游泳,1公里速降——57公里的单日赛程,在大型山地户外赛中也许算不上“魔鬼”。然而,如果这样的赛程搭配上近36摄氏度的高温闷热天气和近千米的海拔落差,想必即便是一流选手也难说轻松。

在张志坚看来,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山地户外运动挺贴切,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高水平国际赛事中。“从古至今,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来检验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极限。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用马拉松来检验,80年代用铁人三项来检验,现在拥有更长距离、更艰苦历程和更多挑战的山地户外运动,则是对我们精神意志力的更大考验”。

据了解,山地户外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山地户外运动衍生出多种细致分类,甚至一些小众甚至堪称极限的项目也获得不少拥趸,山地运动从原先的专业化向平民化细分化发展。

山地户外运动持续火爆,除了其不断挑战极限,突破自我的独特属性,与运动本身强调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密不可分。例如此次彭州山地户外赛的赛道设计便依托当地丰富的地形地貌,涵盖了山谷沟涧,平坝险坡等天然障碍,绝大多数赛段均设在国家级风景区内,可谓秀山丽水,过目难忘。

近年来在国内有着丰富参赛经验的遵义医学院森地客户外队队员刘健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山地户外运动体现了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参加山地户外赛,力争好成绩只是一个方面。更好地亲近自然,感受天地之间的神奇与包容更让我动心。”

方兴未艾——

发展需规范

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后,尤其是在2005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立项后(由中国登山协会统一管理),山地户外运动在国内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山地户外运动是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设在登山运动下面的二级项目。其发展有两条清晰脉络,即健身休闲型的大众运动和竞技性的赛事活动。”国家体育总局登山中心党委书记、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续川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如何将打造品牌赛事与推动全民健身有机结合,是推动中国山地户外运动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我国有各类与山地户外运动相关的俱乐部近千家,参与人数以每年30%的增速上升。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性登山高居体育人口活动项目的前10名,登山等山地户外运动,已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环节。

然而,面对方兴未艾的发展局面,中国山地户外运动依然存在竞技水平不高,品牌赛事不足,群众普及度不高等短板。从此次彭州山地户外赛来看,参赛的13支国内队伍全部无缘前3名,与国际一流团队依然有较大差距。

获得本次比赛第6名的北京酷赛队领队陈小兰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国内山地户外选手与国外专业选手相比,最大的差距在于基础培训和参赛经验,“一个专业队员的培养至少需要3至5年”。

安全保障是山地户外运动最受关注的环节。“一定要明白山地户外运动是有风险的,要有技能、装备、经验,在专家指导下进行。我们不提倡大众探险,鼓励大众休闲,即在基础设施完备的环境中进行,风险可控。”张志坚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他还建议,除了参与者要注意自身安全,相关协会或组织者更要加强山地户外运动的探索和研究,普及运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无论是大众健身还是竞技比赛,山地户外运动都要规范引导其健康发展”。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