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6月27日 星期一

戴云山深处,有个“北漂”艺术馆

黄乐永
《工人日报》(2016年06月27日 06版)

横贯福建中心腹地的,是戴云山脉。在海拔1800多米的主峰深处,一处古色古香的原始村落,一个以旧院落改建的现代雕塑馆,这就是“未遂美术馆”。

是谁,为什么要到这深山古岭里来,建一个现代艺术馆?

村里人也感到困惑,一个好好的陶瓷雕塑馆,为什么不开在城里?谁愿意爬这么高的山来买这里的陶瓷呢?

进入农家宅院,发现宅院除了墙壁出现一些色彩与装饰的变化,一切还是老样子,天井、灶台、厅房,都原原本本的,只是多了几个系列不同主题的雕塑作品。进入大门,从前廊到天井,是一组叫“风马秀”的铜雕马,件件夸张变形,虽然是马,却集了百兽的元素,个个膨胀欲飞,仿佛就要从天井飞去。

在大厅,一张老圆桌被改造成了小戏台的模样,上面是一组叫“戏剧人生”的青瓷雕塑作品,五位舞台老生,只有行头装扮,没有面目形象,却个个做着经典造型,栩栩如生,仿佛听到他们在伊伊呀呀开腔念唱。厅房的两边,是一组“青瓷仕女”,唐宋女子的样子,五官简省到极致,却个个顾盼生姿,各个取的名称,竟是宋词的词牌名。整个厅房,竟是个大戏台了。

进入厨房,在灶台与餐桌上,是一组名为“迷香”的白瓷女性形象,她们或跪或立或坐,一个个头顶一朵形态飘逸的云朵,而这些女子的形象,既不是传统的工艺造型,也没有现代的三围特征。

原来,陶瓷雕塑还可以这样做,还可以将泥巴线条、造型做成这个样子,好像是泥巴自己自然垂落而成,可以用如此丑陋的面目达到一种浑然天成的美,不让人看到更多有意而为的“功夫”。而其间真正的功夫,是东西方雕塑语言不着痕迹的融合,细品又一语难尽。

带着满腹的疑问,在村里找了个当时帮着建艺术馆的木匠“准头”。村里人说,“准头”与馆主接触最多,他最了解馆主了。

“准头”听说来意,一方面很得意,他觉得这事让他在全村显得很有面子,一方面他又很不好意思,觉得除了以下的内容,不能告诉我们更多。

“准头”说,馆主是从北京来的,名叫陈云贵,他自己说他是叫“北漂”的那种人。这个人本来是德化出去的一个陶瓷工人,但他突然不干了,一路去读书,读到清华美院的雕塑研究生。

在德化县城的陶瓷职业学校,笔者见到了馆主。陶瓷学校,是他在北京与戴云山之间来往的一个落脚点。学校邀他做一个工作室,目的是想给将以陶瓷为业的孩子们打开一个窗口,让他们看到泥巴还可以有别的做法,有更纯粹自然的表达。

陈云贵说,他的北漂,是学习,也是思考。他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在做什么。“做一个身心相符的艺术家是我的梦想,对,身心相符。”陈云贵觉得,艺术创作就是持续的身心相逐。对于梦想来说,创作永远是“未遂事件”。

原来,“未遂美术馆”是这个意思。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