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01月16日 星期一

精准调研 精准识别 精准发力 精准助推 精准对接

——贵州工会全力推进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纪实

李丰 李献波
《工人日报》(2017年01月16日 04版)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袁周(左三),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兴举(左一)来到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了解困难职工就业创业情况

工会组织的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

贵州职工医院为城镇困难职工进行义诊

实现城镇困难职工如期解困脱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不仅关系到困难职工的具体福祉,更加关系到决战贫困、同步全面小康大局。

党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全总十六届四次执委会召开后,贵州省总党组高度重视,按照中央和全总的要求,把做好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作为全省工会服务大扶贫战略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目前,贵州各级工会按照统一部署,积极主动参与同级党政主导的大扶贫战略行动,把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列为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研究谋划、带头部署推进、带头督促检查,全省工会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如今,在城市、在社区、在企业、在班组,贵州各级工会组织针对19万余户建档城镇困难职工家庭的特点、致困原因、突出问题,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分类帮扶、分批解困脱困,竭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困难职工“幸福指数”。此举受到省委书记陈敏尔的高度重视,获得省长孙志刚的重要批示:“全省工会组织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积极投身于大扶贫战略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值得充分肯定。”

精准调研,让城镇困难职工帮扶聚“合力”

2016年3月,贵州省总工会组织9个调研组,围绕城镇困难职工数量、分布、困难程度、致困原因、解困脱困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在全省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形成《贵州省城镇困难职工生产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根据此次调研统计,目前贵州城镇困难职工共有197392户,其中低保户35126户,占17.80%;低保边缘户101938户,占51.64%;意外致困户60328户,占30.56%。致使这部分群体致困的主要原因有职工下岗失业、因病致贫及社保制度不够健全等。

面对严峻的情形,贵州省总意识到必须紧紧依靠党和政府、依靠有关部门、依靠全社会参与,才能保证解困脱困工作“解真困、真解困”“脱真困、真脱困”。省总迅速将调研报告呈送省委、省政府,引起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同年5月和6月,贵州省政府两次召开专题会议,委托省总工会做好精准识别工作,并于9月出台《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保障措施、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确保精准识贫,不漏一户,不丢一人。

与此同时,贵州各地、各产业工会也相继对本地区、本系统的困难职工开展调研和精准识别工作,积极向同级党政建言献策,努力推动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纳入党政主导的大扶贫战略规划。

遵义市总工会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言,在全市开展“城市解困·和弦行动”,将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纳入全市大扶贫战略行动,并在2016年9月初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出台了《关于城镇困难群体解困工作的意见》。毕节市总工会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开展了“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读书郎”的城镇困难职工精准扶贫“四看法”大调研行动,并建言将城镇困难职工的解困脱困工作纳入全市大扶贫战略来统筹安排。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委托市总工会就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开展调研,并针对包括困难职工在内的城市低收入群体帮扶脱贫提出了实施“六保障”政策措施,即合力保障、兜底保障、就业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目前贵阳、六盘水两地已推动将困难职工纳入全市大扶贫战略行动中,预计近期将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实施意见(规划)》。

2016年10月11日,贵州省工会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推进会在遵义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袁周要求,在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各级工会一定要把握好职能定位,积极推动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负责、工会参与、社会配合的工作格局,特别要推动地方党委政府把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纳入“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纳入有关部门的子规划,与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各级工会把推进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与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改进工会工作作风结合起来,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工会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查实情、出实招,着力把解困脱困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广大困难职工切实感受工会组织是真正的“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值得信赖的“娘家人”。为确保工作扎实有效深入开展,贵州省总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兴举为组长,党组成员、经审委主任林世荣为副组长的省总工会扶贫解困脱困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相关部室人员组成扶贫工作队具体负责脱贫攻坚工作。

精准识别,让城镇困难职工帮扶零“盲点”

做好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基础和前提是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推进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贵州各级工会把精准识别摆在解困脱困工作的首位,千方百计把真正的困难职工弄清楚,把困难职工群体的规模、分布、就业、收入、致困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在制定解困脱困计划、落实解困脱困措施时,做到户策对接、建档立卡,做到一户一档案、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措施,因户施策、分类帮扶。

自2014年起,遵义市总工会开始探索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促进帮扶工作更公平、公开、公正。当年,市总工会与市义工联合会签订协议,由市义工联合会招募义工完成市总工会委托的入户调查走访任务。由义工们完成市总工会委托的核查申报人的住房条件、工作情况、收入水平及遭遇的意外、生病等情况,并根据走访对象的困难程度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向市总工会提出资助建议等任务。随后,义工协会对基层工会上报的“金秋助学”和“送温暖”对象进行3次大规模走访核查,取消“金秋助学”25户申请对象资格,两户“送温暖”对象不符合条件被取消帮扶资格并追回帮扶金,并对相关责任单位提出批评,书面检查责令整改。

2016年,在启动城镇困难职工精准识别工作中,遵义市总又委托义工协会全程参与精准识别摸底工作,对基层工会摸底上报的7908户精准识别户进行入户调查核实,确保了精准识别工作的精准度。在走访调查中,100多名义工统一着装佩戴工会标示工作牌,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接受调查对象的吃请,他们不但完成了市总工会交办的走访任务,还将走访中发现的困难职工向市总工会积极推荐。

除了监督机制上,贵州各级工会还不断完善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方式方法,建立可溯责任追查机制,引入工会干部调查签字承诺机制,按照“谁调查、谁登记、谁审核、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对精准识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追责。加大对建档立卡数据倒查、抽查的力度,如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困难职工”,要分析原因,属于工会调查人员弄虚作假的,追求调查人员责任,同时积极对困难职工情况跟踪,对已经脱贫的及时注销,实现对困难职工档案的动态化精确管理,确保识别出来的困难职工得到群众广泛认同。

在毕节市,各基层工会帮扶责任人要结合困难职工需求和实际,与困难职工一起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共同完善《困难职工档案表》,并由困难职工本人亲自签字确认,才可以发放《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联系卡》,建立帮扶台账。

在安顺市和黔南州总工会,对困难职工进行评议时,名单中如果有评议人员直系亲属的一律实行回避,杜绝暗箱操作,严禁优亲厚友,全程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接受各方面监督。在2016年开展的入户调查活动中,铜仁市总工会首次招募了20名自愿报名的大学生加入,由市总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分别带队对市直基层工会766户建档困难职工开展入户调查,摸“家底”,找“贫根”。既让学生们了解到工会工作的意义,又赢得了社会肯定。

黔西南州总工会要求各基层工会严格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查六议”方法开展城镇困难职工精准识别工作,不得合并步骤、简化程序,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黔东南州总工会建立了可溯责任追查机制,明确各级工会主要领导是精准识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精准识别工作队是直接责任人。

精准发力,让城镇困难职工帮扶不“失血”

“职工医疗互助活动是工会给我们办的一件大好事!”2016年2月17日,贵州省肿瘤医院病房里,刚做完透析的水电九局困难职工申旭告诉笔者,如果没有工会医疗互助活动撑起的“保护伞”,他可能早都卖房子治病了。

2009年,申旭不幸患上尿毒症,前后花去各项医疗费99.16万元,经医保报销86.44万元,自己应承担费用12.72万元,工会按职工互助医疗活动规定对个人应承担部分给予8.84万元补助后,申旭只花3.88万元。“一年下来,光透析费就达13万元,没有救助的话我家压力太大了。”申旭无奈地给笔者算了一笔账。

近年来,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职工“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不可否认的是,除去医保报销外,个人自负部分仍然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尤其是对于患重大疾病的职工和困难职工来说,这笔费用根本无力承担。而在贵州各级工会的调研中,职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案例不在少数。目前,贵州有城镇困难职工19.7万余人,其中30%是因病致贫,如遵义市凤岗县第三中学教师朱亚尅在2011年被查出患上癌症后,4年来已经33次进入医院治疗,家人为给他治病四处借钱,不断变卖家中财产,已经先后花去100多万元治疗费用,一场疾病就把家庭推向了贫困的底线。遵义市精准识别出特别困难职工7908户中“因病致困”因素占40.73%,位列第一位。

能否在城镇医保之外寻求另一层保障,进一步缓解职工“看病贵”难题?2011年,作为贵州500万名职工的“娘家人”,贵州省总工会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先期在遵义、贵阳两地启动了职工医疗互助活动试点工作。

在遵义,职工医疗互助活动明确,凡有工会组织的单位职工,每人缴纳10元会费,就可以选择性参加“在职职工意外伤害互助保障计划”“在职职工重大疾病互助保障计划”等5项保险。在贵阳,职工每年每人缴费50元,首次确诊患15类重大疾病的,除医疗保险报销外,可一次性获得1.2万元补助。

5年来,贵州开始在遵义、贵阳两地的成熟经验下,渐进式地在全省推广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为困难职工提供医疗兜底保障。截至目前,全省累计7108个单位、72.48万名职工参加了医疗互助活动,共筹集互助金1.2亿元。1.1万名患病职工获得553.5万元补助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了城镇困难职工最现实最直接的需求。在这项活动推广中,各地也根据实际推出了特色医疗互助做法。

2016年,贵州省思南县总工会积极争取县委政府支持,以县“两办”名义下发《思南县在职职工住院医疗互助活动管理办法(草案)》,明确由县政府为参与互助活动的职工每人注入100元、县总工会补助60元、个人缴纳100元的“三位一体”互助金筹集方式,职工在社保报销后个人承担部分在5000元以上的,按一定比例进行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二次报销,为该县职工减轻了医疗负担。截至9月底,该县已为66名大病职工补助42万余元,其中最高的一笔补助为5.4万余元,这一做法在当地引起了社会关注。

在六盘水市启动的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中,普通职工年交互助金100元,而困难职工只交60元,剩余部分由市、县两级总工会共同承担。同时,普通职工报销住院个人承担部分50%,而困难职工的报销比例达到70%。市、县两级总工会对全市314位特困职工每户每年各按50%的比例注入1000元,作为困难职工到指定药房购药的补助。

精准助推,让城镇困难职工帮扶再“造血”

“你看,打开微信就可以找工作啦!”2016年10月12日,在遵义市汇川区添阳社区,一名职工在展示社区微信公众号“微笑添阳”上发布的招聘信息。通过微信及时发布辖区用工企业招聘信息,让辖区困难职工及时了解用工情况,早日找到合适岗位,是添阳社区联合工会开展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工作的探索。 

“送岗到户”只是添阳社区联合工会助力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举措之一。工会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如家政服务、厨艺、电子机械、汽车维修等。还推荐困难职工到辖区企业进行实习顶岗培训,提升困难职工就业能力。并根据企业和职工意愿,采用订单化就业合作方式,推荐到园区企业就业。“小工会”有“大作为”,通过就业、创业手段,添阳社区困难职工数量从2011年的231户605人,减少到了今年的31户81人。

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根本,在这项工作中,贵州各级工会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充分运用“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促就业活动,积极参与搭建招聘平台,举办各种形式招聘会,最大限度帮助困难职工就业再就业。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各级工会联合各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评指导中心积极组织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活动,通过开展竞赛活动,提高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的技能素质和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他们提升技术等级和技术岗位升迁,增加薪金收入。各基层工会通过开展技能比武、技术培训、师带徒等形式,帮助困难职工提高工作能力水平,晋升技术等级,竞争更高的工作岗位,从而增加工资收入,改善困难局面。

在贵州供给侧改革任务较重的六盘水市,水钢、水矿等省属驻市国有大企业面临职工下岗分流的巨大压力。工会组织抓住六盘水推进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发展的契机,整合和利用工会各种资源,深入实施岗位技能培训及就业、创业培训,切实加大对创业人员的贷款扶持,城镇困难职工的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2016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对376人开展了“1户1技能”培训,举办农民工技能培训110场,6217人次参加,帮助近3000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朱宇原是首钢水钢集团公司自动化公司对外经营室的业务员,2014年5月份,在得知水钢出台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方案后,他第一时间递交申请,选择了自己创业。他说,水钢公司工会对职工自主创业给予大力支持,让像他一样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的创业之路走得比较顺利。

在开展去产能提效工作的过程中,水钢一方面通过创造新的有市场竞争力的业务板块,创造更多劳动岗位,进而减轻煤炭和钢铁主业去产能带来的安置压力。另外加强了对下岗、转岗职工的创业、再就业能力提升。对有创业意愿的职工,提供创业培训,水钢积极联系地方人社、工会及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职工提供创业指导、项目咨询和跟踪服务。对从事个体经营或注册企业的,还可通过相关部门的帮扶获得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场地安排等政策扶持。

贵州国防工业系统92户企业里,目前尚有11户较困难的企业,涉及职工5902人。由于这些企业生产规模狭小、产品结构单一、生产经营困难、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原因,导致这部分困难职工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弱。为此,省国防工会积极推动政府、集团公司、工会组织、社会共同关注企业发展,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帮助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把企业搞活,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彻底“脱困”。

精准对接,让城镇困难职工帮扶更“便利”

“‘微愿APP’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除了助学活动外,还有指导就业、职工医疗互助、心理咨询等,我每天都要进去看看,怕错过有用的信息。”2016年10月21日,曾经受益“微愿APP”公益帮扶平台的贵阳永力轴承有限公司检验部困难职工魏文月,趁着中午空闲时间,掏出手机点开“微愿APP”浏览信息。

今年47岁的魏文月属公司间断性歇岗人员,每月收入约1000元左右,女儿2015年考入大学,老伴病故。去年,贵阳市总工会推出“微愿APP”公益帮扶平台,魏文月女儿很快得到了4500元助学救助。

目前,贵州一些地方的各项救助政策基本上都是通过社区启报、乡镇(街道)受理并审核。但实际操作中,一些社区对有企业职工身份的困难人员的帮扶几乎处于“肓点”,如低保户申请、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申请等,加之职工本人对这些政策也不清楚,导致符合条件的企业困难职工享受政府救助政策的渠道不够畅通。而在开展城镇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如何让来自社会各界的资源迅速找到帮扶对象,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对接是一个关键问题。为此,省总工会将建立健全工会困难职工帮扶服务网络作为服务困难职工的重要抓手,每年拿出200余万元补助基层单位的职工服务帮扶机构规范化建设,推动县以上总工会按照“四位一体”(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建章立制,深化帮扶服务,先后建成“三星级”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94家;县以下基层工会按照“六有”(有牌子、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标准,建立乡镇(社区)工会服务帮扶中心(站)2452家,建立规模以上企业职工服务帮扶中心(站)29448家。全省工会服务帮扶机构实现全覆盖,困难职工不出社区、县域就能得到就业、生活、医疗、法律、助学等方方面面的救助帮扶服务。

此外,贵州各级工会纷纷延伸帮扶手段,借力“互联网+”“大数据”思维,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共同做好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让帮扶工作精准化、社会化。

目前,贵阳市总工会开发的“微愿APP”中的“招聘信息”板块共发布招聘信息237条,提供岗位6000余个,帮助3000余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2016年,通过“微愿APP”公益平台开展“金秋助学”和“两节送温暖”活动,直接帮扶城镇困难职工共计990万元。

下一步,贵阳市总工会将继续结合“互联网+”,深化“微愿APP”作用。“微愿APP”二次开发的方案将与银联支付端口签订合同,认定“微愿APP”为慈善公益类,更好地监管账户和监督资金流向,力争把“微愿APP”打造成为贵阳市工会精准扶贫的创新平台。利用“微愿APP”的数据分析功能,对城镇困难职工进行数据分析,按照分析的数据更有针对性地对城镇困难职工一对一引导帮助,最终实现全市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

贵州省地质工会探索建立了工会干部联系困难职工3个“1·2”帮扶机制,即1名工会干部至少联系2名以上困难职工; 1个季度至少开展2次联系或走访;1年至少开展2次入户慰问帮扶。此外,省地质工会还同时结合大数据战略要求,把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与工会标准化建设、素质提升、帮扶服务站等结合起来,打造“互联网+工会”模式,建立地质“工会云”服务。困难职工通过网络能更清晰地了解申请困难帮扶的流程和需要准备的资料,实现通过网络就能阅到困难职工的基本信息、家庭住址、居住条件以及家庭成员等各种信息。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