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01月17日 星期一

切实提升中国足球整体水平,仅仅依靠一纸“限外令”还远远不够——

中超外援新政“猛药”治“沉疴”

本报记者 李元浩
《工人日报》(2017年01月17日 08版)

经过在武汉召开的中国足协职业联赛理事会中超、中甲俱乐部联席工作会议的讨论,中国足协于今天上午正式公布了对2017赛季中超、中甲联赛相关规程的调整通知。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内容无疑是对新赛季中超联赛外援出场人数的限制。根据新规定,2017赛季中超联赛每场比赛出场外援人数限定为累计3人次(含亚洲外援),中超俱乐部外援注册人数和18人名单外援报名人数维持此前的5人不变。此外,中超和中甲联赛每支球队的18人比赛名单中至少有两名23岁以下球员,且其中至少有1人首发出场。

中国足协有关中超的外援新政一出,如同一颗重磅炸弹,顿时在中国足坛引发热议。支持者认为外援新政有利于规范渐趋失控的转会市场,逐步改变近几个赛季中超俱乐部非理性投资的疯狂现状。规定年轻球员上场时间也有利于本土球员的培养和成长。反对者则直指新政推出时间仓促,不利于俱乐部的引援和备战。

在分析此次联赛新政的利弊之前,有必要梳理一下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流程。在连续几个赛季高投入和疯狂引援的双重刺激下,目前的中超联赛在市场运营上,正面临着巨大的泡沫风险。去年底以来,无论是国家体育总局还是中国足协,都在不同层面多次提到要减少中超、中甲俱乐部非理性投资,规范职业联赛运营和管理。

自2015年2月《中国足球改革与发展总体方案》出台以来,中国足球进一步深化改革是大势所趋。细化外援政策、规范联赛投入、改善市场运营等,是国内足球职业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根据改革方案中“研究外援限制政策、更好培养本土球员”的总体要求,中超“限外令”并不是心血来潮的决定,而是推动职业联赛理性投入,规范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足协副主席李毓毅在谈到中超联赛的投资引援热潮时曾表示,中超俱乐部愿意投入是联赛发展的一种表现,“但在吸引全社会的目光,营造热烈的情绪后,这样的模式是否长久行得通,需要在探索中不断改进”。此次足协出台的外援和年轻球员新政,无疑是深化足球改革,推动联赛可持续发展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据记者了解,在此次的联赛新政出台之前,中国足协曾在2015年和2016年多次向俱乐部强调外援政策改革的可能性。去年12月23日,足协又下发了征求外援政策意见的通知。在此次的中超、中甲俱乐部联席工作会议上,近九成的中超和中甲俱乐部都同意中国足协推出的外援和年轻球员新政。

对于足协外援新政出台仓促,有可能给已完成引援的俱乐部造成资源浪费的担忧,前国脚范志毅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由于参加亚冠联赛的中超俱乐部依然可以使用“3+1”的外援政策(3名非亚洲外援和1名亚洲外援),再加上多数俱乐部还没有依据此前的“4+1”政策完成引援,这一政策对于大多数中超球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年轻球员新规则肯定有利于本土球员的培养。“这次的新规定可能会影响到俱乐部一定的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是会有收益的。”

对联赛外援进行限制,在世界足坛并不鲜见。西甲、法甲、意甲等欧洲五大联赛对于各俱乐部的非欧盟外援都有明确人数限制,意大利足协更是对意甲球队做出了每赛季只能引进两名非欧盟外援的严格限制。此外,欧洲联赛普遍对俱乐部青训做出明确规定。例如德甲联赛规定每支德甲球队每赛季至少要有12名本土球员注册,其中4人为俱乐部培养球员。

知名足球评论员金汕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在足球职业联盟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对于中超联赛出现的急功近利、盲目投入、竞相抬价等非理性现象,仅凭俱乐部自身的约束和改善难以奏效。足协此时出台外援新政更像是一剂‘猛药’,希望能在规范联赛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足球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探索,至于今后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正。”(本报北京1月16日电)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