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04月28日 星期五

在4月23日落下帷幕的法国大选第一轮投票中,两位“局外人”——自诩“中间派”的“前进”运动领导人马克龙和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党首玛丽娜·勒庞双双取得5月7日第二轮大选投票的“决赛”入场券。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曾轮流主政数十年的传统左右翼主流政党,其候选人悉数出局,首次无缘总统一职——

法国大选的“新”看点

梁凡
《工人日报》(2017年04月28日 08版)

马克龙:24.01% 勒庞:21.30%

东方IC供图

马克龙:

荣耀在前,挑战同在

对第一轮大选投票的“状元”马克龙来说,荣耀或许就在不远的前方,但要真正获得“荣耀”背后的“权力”,他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根据第一轮投票后多家民调机构所作调查,马克龙有望以大比分轻取对手玛丽娜·勒庞——据易普索、哈里斯互动等民调机构的调查,马克龙将以64%左右的多数票赢得大选,而勒庞的得票数则在36%上下,只有马克龙的一半多。考虑到上述民调机构在大选第一轮投票前所公布数据与最终结果的高度契合,或许人们有理由认为,此刻的马克龙已经一条腿迈进了爱丽舍宫(法国总统官邸)。

如果马克龙的“总统梦”成真,他将创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的多项“之最”:年仅39岁的最年轻总统,只有过一次短暂入阁经历的最“局外人”总统,以及领导着一个组建方才半年的“中间派”政党、一举打破法国政坛“左右轮流执政传统”的最“特立独行”总统。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马克龙的异军突起成为这句话的一个新注脚。在主流左翼政党社会党执政5年反落得民望尽失的情况下,原属社会党内阁成员的马克龙毅然“离队”,并高调打出“中间派”旗号与前者进行切割。在与勒庞共同打入“决赛”的情况下,马克龙获得了来自左右翼主流政党的共同支持。法国社会党总统奥朗德在第一轮投票结果公布后很快宣布将公开支持马克龙;共和党候选人菲永、前总理朱佩、前总统萨科齐等法国主流右翼政党高层也呼吁支持者力挺马克龙,以防极右翼勒庞上位。

不过,对马克龙来说,“位高”虽已几乎是囊中之物,但要真正得到与之相匹配的“权重”,却还有“硬仗”要打。

首先,马克龙首轮得票仅为24.01%,是2002年总统选举以来最低,而社会及共和两党的总得票只有约26%,即使两党选民力挺马克龙,他也未必能在6月的立法选举中赢得国民议会大多数议席。更何况,虽然左右翼主流政党决定力挺马克龙成为总统,但没有证据表明他们会在此后马克龙的施政中给予其始终如一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马克龙政治资历浅、政坛根基薄的弱点便将成为一个明显劣势,而一旦无法有效掌控国会,马克龙成为“弱势总统”的命运恐将难以避免。

勒庞:

唱衰声中,踏步向前

“法国人民入主爱丽舍宫的第一步已经完成”,在庆祝成功闯入大选第二轮投票的群众集会上,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导人玛丽娜·勒庞对在场听众说道。这位被法国主流舆论称之为“最危险的女人”的候选人,在首轮投票中赢得了690多万张选票,创下“国民阵线”在选举中的得票纪录。

尽管从得票率上看,勒庞21.30%的数据并不比马克龙的24.01%落后太多,但法国舆论和民调机构普遍认为,在即将到来的第二轮投票中,勒庞“没戏”。面对各方唱衰,勒庞24日晚公开宣布,她将不再担任“国民阵线”的领导人。勒庞对法国电视二台说,法国正经历“决定性时刻”,她的决定是出于共和国总统必须团结所有法国人民的“深切信念”。

“因此,今天晚上,我不再是国民阵线的主席,我是法国总统候选人,”勒庞说。

事实上,“国民阵线”闯入大选第二轮投票并非破天荒头一回。2002年,时任党首、勒庞的父亲让-玛丽·勒庞,也曾与竞选对手希拉克在第二轮投票中一决高下,但最终被后者以8:2的大比分淘汰。但是,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勒庞的阶段性胜利还是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或许正如勒庞本人所说,该党取得了大选的“历史性的成绩”。

首先,老勒庞当年拿到决赛入场券后,法国政坛、舆论和民众的反应整体来说是感到震惊;但在本次大选中,勒庞的民调数据始终稳居高位,最开始甚至一度独占鳌头。换句话说,对勒庞在第一轮投票中胜出这一结果,这次法国上上下下都是有心理准备的。甚至在第二轮投票中,根据民调,勒庞也能拿到36%的选票,如果这一“战绩”成真,那就意味着勒庞获得的支持比其父当年几乎翻了一番。

其次,与2002年各方政治势力在第二轮投票中一致绞杀极右翼候选人相比,如今的法国政坛似乎正在失去这一“共同的底线”。在第一轮投票中名列第四、获得19.58%选票的极左翼候选人梅朗雄,就拒绝加入“反勒庞大合唱”。梅朗雄明确表示,建议自己的支持者在第二轮投票中投白票以示抗议。

多年来,“国民阵线”承受着法国主流政党和舆论的联合唱衰,但其势力却不减反增。一方面,法国近些年来遭遇的经济困难、移民冲击、恐袭威胁等“新情况”都在客观上有利于极右翼势力积攒人气;另一方面,勒庞执掌“国民阵线”后,虽仍坚持排外、反移民、反全球化等理念,但也抛弃了一些老勒庞时期过于引人侧目的争议性诉求。在内外合力的作用下,极右翼势力已经远不是边缘化的“洪水猛兽”,而是踏踏实实、真真切切地成为了法国政坛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欧盟: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对于马克龙的领先胜出,德国外交部长加布里尔表示,“对欧洲来说太好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德国总理默克尔等欧盟及其成员国高层也向马克龙发出了贺电,并祝他在第二轮投票中“好运”。

在本次法国大选领先的四名候选人中,只有马克龙在选战中支持欧洲进一步一体化。在竞选纲领中,马克龙明确提出,如当选总统将加强法德合作,继续推动欧洲一体化,让欧盟重新焕发活力。此外,他还具体提出,法国必须改革本国经济,以恢复与德国的互信。如果事遂“马”愿,法德两国可能在9月份德国大选后启动一个由巴黎和柏林共同倡议的、从总体上加强欧元区和欧盟凝聚力的进程。对相当长一段时间来屡遭挫折的欧盟和欧洲一体化进程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除了推动合作外,马克龙的胜出本身也被视为民粹主义在欧洲退却的最新例证。在英国脱欧及美国特朗普当选总统后,极右翼党派近几个月在奥地利、荷兰和德国频频失利,马克龙初选的胜利再次显示,欧洲核心政治中心稳住了大局。

不过,主张“欧盟是问题而非出路”的勒庞也同样进入法国大选“决赛”,且首轮投票得票率与马克龙相差无几,这一现实也让欧盟支持者感到后背发凉。勒庞称,她如果上台,第一项任务就是让法国政府重新审视与欧盟签订的条约。作为欧盟的发起国与核心国家,一旦法国“不稳”,其影响绝非英国脱欧能比,将给欧盟造成灾难性影响。

此外,法国国内的分裂在本次大选中也显露无疑。马克龙固然胜出,但勒庞和梅朗雄等主要疑欧派候选人所获票数已占到总投票数的将近一半。另外,考虑到马克龙的背后尚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党团组织,即使其成功总统“上位”,不久后立法选举的结果仍有很大变数。一旦出现“弱势总统”,恐将导致法国政府未来执政效率差、改革推进缓慢、国内政党斗争加剧。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