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11月12日 星期一

“今年‘双十一’,便宜重要,但‘好’更重要 ”

从千万元到千亿元

本报记者 车辉
《工人日报》(2017年11月12日 01版)

“双十一”当天,天津市武清区的仓库内,工作人员正在分拣包裹。 本报记者 王伟伟 摄

11月11日零点仅过了3分01秒,上海世博中心电子屏上显示的天猫“双十一”成交总额已超过100亿元,到当日13时9分49秒,成交总额达到了1207亿元。而8年前的“双十一”,淘宝商城的全天交易额不过才1000万元。

从千万元到千亿元,“双十一”用了9年时间,它也越来越像一面镜子,成为观察新经济的一个窗口,反映着包括互联网经济在内的新业态的发展速度,以及社会综合管理能力的不断进步。

通过这个窗口,有人看到的是进步,一个个华丽的数字令人咋舌。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大量的就业机会,是相关衍生行业的发展。在人们看得见的地方,有遍布大街小巷的物流业从业者,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是相关的设计、计算、生产、管理人员,背后包括无人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内的一整套技术产品。今年,这些新的科技手段和产品,与零售业结合起来,体现了“新零售”未来可能的方向。

毕竟,有太多普通的中国人,因为新零售模式、新消费业态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位河南农村姑娘因为成为村淘合伙人走上了联合国演讲台,一位快递小哥通过中国电商发展的机会登上了纽交所……

有人看到的则是问题,“双十一”期间,物流业的爆仓,个别商家的疯狂与不诚信行为,部分消费者的非理性消费,无不考验着有关方面的管理能力,相关管理制度也急需立法以填补空白。更为关键的是,处于消费升级阶段的中国消费者,对于低价和数量已经不感兴趣,他们需要的是良好的商品质量,优质的服务和体验,更提出了私人定制般的个性化需求。

在今年“双十一”,很多消费者发现,购物时低价带来的喜悦感,抵不住购买到质量更高、服务更好的产品的迫切感。

当“双十一”从一个电商平台的促销,成为全社会的现象级商业活动,它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成为一次综合大考。这场考试考核电商平台的经营水平,考验物流企业的承载能力,考评有关部门的管理绩效,也考查参与者的社会诚信。今年,爆仓刷单情形的应对,已不像当初那般无力;物流业装上“预警雷达”,可巧借大数据手段排兵布阵,调度“外卖小哥”跨界帮忙;多部门主动作为,对虚假广告、先涨价后打折等消费陷阱强化监管……

更加活跃的市场手段,更加透明的监管机制,更加理性的消费选择,才能让“双十一”更好地发展,而这一发展的背后,不仅是消费者的消费升级,也将推动包括线上线下各渠道在内的生产商、物流商、购物平台共同转型发展。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这位“双十一”的倡议者,真切感受到:中国目前的消费者从要消费到要好的消费,到要独特好的消费……这种消费升级也在不断给企业压力,倒逼企业进步,完善商业环境。“便宜重要,但‘好’更重要。”

(本报北京11月11日电)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