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一

按照有关规定,企业可以按工资总额的1.5%至2.5%提取职工培训经费,用于职工技能培训,但辽宁省总工会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未按1.5%提取,做得好的企业提取也不到1%——

【聚焦职工培训中的难点痛点②】一线职工培训,经费从哪里找

顾威 本报记者 刘旭
《工人日报》(2017年11月17日 07版)

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有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职工队伍,而造就一支这样的职工队伍,离不开职业培训,但现状如何?连日来,《工人日报》记者对辽宁省总工会、沈阳市总工会、锦州市总工会及多家企业采访后发现,职工培训还不尽如人意,确保经费用于职工培训、提高职工学习技术积极性还需制度保障。

不知还有培训费 职工想学无门路

按照有关规定,企业可以按工资总额的1.5%至2.5%提取职工培训经费,用于职工技能培训,但锦州市总工会在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根本不知道在工资总额中可以税前提取1.5%至2.5%经费用于职工技能培训的规定,当然更谈不上提取使用了。

锦州市总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何有刚对《工人日报》记者讲道,锦州规模以上企业100多户,非公企业占绝大多数。非公企业中,有的不知道在工资总额中提取培训费用的规定。

记者在抚顺市采访时发现,一些非公企业不愿意对职工进行培训,也不鼓励职工参加市、区工会组织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甚至不支持职工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多家企业的职工对记者表示,公司连技能培训都不搞,自然谈不上提取培训经费。

公司负责人也有自己的苦衷,他们对记者表示,只要职工职业资格级别提高了,如获得了高级工、技师甚至高级技师资格,不少人就要待遇,如不给他们就跳槽。因此,一些非公企业普遍有一种观念,培训职工钱白花,因此,一些民营企业需要技能水平较高的工人时,多采取从别的企业“挖人”的办法,而不是立足于自己培养。

辽宁省总工会曾对辽宁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展开全面深入的调研,出炉的《关于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非公企业自身培训能力弱,无法对职工进行在岗提升培训,不能满足职工对参加培训的愿望。还有相当多的企业不重视对在岗职工进行提升培训,认为“职工培训是软指标,完成任务是硬指标”。在问卷和访谈102名职工中,有71名职工表示愿意参加在岗培训,但有30名职工就业后从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

经费用在干部考察多 用于职工培训少

锦州市总工会在调查中发现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些企业虽然也提取培训经费,但这个费用多用于管理干部外出考察、一些大学组织的高级管理干部培训上,很少用在一线职工培训上。锦州市总工会为了纠正企业培训经费多用于管理人员、一线职工很少进行培训的偏向,在今年初制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意见时明确:企业培训经费至少60%要用于一线职工。

辽宁省总工会的调查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关于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谈到培训经费应用问题时指出,“注重盲目扩大项目,忽视人才培养;注重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忽视企业一线技能劳动者培养。”

辽宁省总工会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未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的1.5%提取,好企业提取也不到1%。

实际情况可能比这更严重。辽宁省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苏红野担任省总法律工作部部长时曾参加辽宁省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对《工会法》的视察,视察培训经费提取一项时发现,多数企业拿不出提取经费账目,也不让查账。

确保经费用于职工培训还需制度保障

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些企业对职工培训非常重视,企业培训经费投入足,职工学习技术热情高,技能工人待遇好,比如中航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辽河油田、中航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沈阳铁路局等。它们的特点基本相同:全部实行了三个人才战略,即将技能工人作为企业三类人才之一;有培训规划;培训费用足额提取,真正用在职工培训上;收入与技能挂钩,技高者收入高;评先选优技高者优先。

中航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近年出了7名全国技能大赛状元;沈阳市首批决定命名285名“盛京工匠”,沈飞有57名;技师、高级技师1300名,占操作工人总数的16%。比辽宁省高技能人才平均3.2%超出12.8%,比世界发达国家14%还超出2%。

“过去最大的失误是对职工培训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郭殿满如是说。

近些年,该公司让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带队到加拿大专门学习考察职工培训,还派工人到美国、德国接受培训,培训实现了“中西结合”。每年招收500名左右青年工人,首先进行为期半年的集中培训,半年后再交给师傅。据介绍,培训一批青工不算工资,只算培训时发生的材料费用等,就得500万元。

在辽宁省总工会的调查中,特别强调了高技能人才收入低问题,“一些高技能人才的贡献与收入水平不对等,如高级技师与高级工程师收入差距在一倍以上,同等收入政策不落实,受访的102名有高级技能职称的职工,仅有21人对自己的实际收入满意”。

一方面是企业对职工培训不重视,一方面是职工对学习技能热情不高,而职工不愿意学技术的关键是技术不值钱。在沈阳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采访时,记者问一位青工:“愿不愿意学技术”,他回答:“不愿意。”他指着自己的师傅对记者说:“你看我师傅,高级技师,50多岁了,工资才4000多元,他的现在不就是我的将来吗?你说我怎么能愿意学技术?”

沈阳市总工会机械化工工会主席苏辉、国防工会主席薛凤伟对记者都谈到相同的观点:高技能人才受重视待遇高,基本是集中在少数人身上,不是普遍现象。

争取不上就不争取了,这是许多工人的心态。给荣誉、给待遇,是给少数精英锦上添花,绝大多数工人很难被激励起来,而振兴老工业基地,“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唤起广大职工同心干,需要“盆景”,更需要“园林”。

辽宁省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苏红野认为,培养“大工匠”还需更好的制度设计,要在技能人才培训、薪酬待遇、职级晋升、跨界使用等方面形成一种对技术工人有普遍激励作用的机制。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