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再见,新建村

本报记者 兰德华
《工人日报》(2017年11月26日 02版)

11月18日晚6时许,在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新建村新康东路8号的聚富缘公寓,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改变了若干人的生命轨迹。

新建村,被一场大火置于舆论聚焦之下。大火改变了这个村子,也影响了北京郊区像新建村一样的诸多村庄,以及这些村庄里的居住者。

从逃生到离开

“当时,我刚上床,正要和同寝室的两个朋友打‘王者荣耀’,就闻着一股呛鼻子味道,我还以为插座短路了。接着就糊里糊涂跟着逃生的人群往外跑。”11月22日下午1时,21岁的吉林女孩小雪回忆起隔壁公寓起火那一刻,还觉得“像是在做梦”,至今还在为逃生时没来得及拿充电线和化妆品而遗憾。小雪租住的是事发公寓聚福缘隔壁的吉源公寓2层,和聚福缘一样,这里租住的都是外地来京人员,有附近服装厂的工人,有附近餐馆的服务员,有在这里经营小生意的买卖人。

十几平方米的单间每月租金400元到500元。

由于紧邻事发地,尽管大火已经扑灭,但吉源公寓还是能闻到一股刺鼻的焦味。当日,在警察的陪同下登记进出公寓,取行李的人源源不断,因为这里的租客要全部疏散。小雪刚搬到这里才7天就出事了,如今不得不另换地方。

要搬走的远不止事发公寓和临近的公寓。事发后,新建村村民收到一份来自大兴区西红门镇安全生产委员会“致全镇村民的一封信”,根据这封信:自11月20日起要开展为期40天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提出凡是采用可燃材料夹芯彩钢板的建筑物,存在“三合一”、“多合一”问题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数量不足或严重阻塞、不具备安全疏散条件的,一律查封。此外,凡是清查发现违法建设问题的,一律纳入清单,逐一整改清退……

事发时,距离着火地点300米远的赵先生,仅看到一股浓烟,没看到明火。当时他没有想到,这股烟和他的命运有何关联。

来自安徽的他,在新建村做餐饮生意已经5年多。面对清退,他说暂时搬到儿子所在的海淀区。

不同于赵先生,多数面临清退的外地来京人员,选择回老家。来自浙江金华的李先生在新建村一处街面房做理发生意,23日上午,他刚刚接到外地赶来的父母,老人是专程来接儿子儿媳回老家的。

搬离这里的不仅有外地人,本村的很多人也在四处寻找楼房租住。“本来按照政府要求,想撑到过完春节才搬迁的。”本地村民张女士说,等回迁后这里就整洁了。

明黄色的高大挖掘机,挥动着铲子,轻而易举地挖倒了连片的群租公寓的墙体。断壁残垣间,暴露在冷空气与阳光之下的材料,让人咋舌。一些公寓所谓的楼板,是由两层金属材料间填充泡沫压制而成,正是政府严禁的可燃材料夹芯彩钢板建筑。“触目惊心啊,这样的建筑能不出问题吗!”23日下午4时,一名负责现场指挥的大兴区政府工作人员说。

群租房与工业大院

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信息,聚福缘公寓是个老旧公寓,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局部三层。地下一层为冷库区,地上一层为餐饮、商店、洗浴、广告制作、生产加工储存服装等商户,地上二层、局部三层均为出租房,305间房租住了400余人。该建筑是“致村民的一封信”中提到的典型的集生产经营、仓储、居住于一体的“三合一”、“多合一”建筑。

而这样的建筑,在新建村比比皆是。一路之隔,新建村鼎业路北边,是一排排楼体高大、装潢气派的服装公司工厂店。路南则是连片颜色土灰、广告牌杂乱的违规建筑群。一路之隔,天差地别。

就在这片建筑群后面,有若干工业大院,以及隐藏在住户家庭中无照经营的服装加工作坊,还有外来人口租住的公寓和村民私人的出租楼房。楼体之间,抬头随处可见被私搭乱接的电线。新建村分为一村、二村、三村和四村,呈田字格分布,田字格里有多少异乡人说法各异。

有本地村民说四五万人,也有人说一两万人。记者采访当地村委会,以及联系大兴区政府查询该村精确人口信息均未果。据官方统计,西红门镇常住人口5.5万,其中户籍人口2.5万人,而流动人口有12万人。

如今这里人口的聚集,背后有着历史原因。

23日下午3时许,火灾发生后的第5天,仍然有外地租客络绎不绝地奔忙于搬家。围观对面吉源公寓里疏散租客进出的当地居民张女士和街坊闲聊时,从她身边飘过一个熟悉的南方口音。一位清瘦的中年女人边放慢脚步,边回头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再见了,张姐,我们走了,你们就清净了,打扰了北京好多年。”

看着昔日熟悉的“打工妹”现在要离开,张女士心情很复杂。她在新建村住了50多年,靠出租房屋为生,上下两层楼约七八间屋子,每间月租金200元至300元不等。

而几十年前,她的父辈也曾是这片土地上的外地人。

1951年,距北京105公里的官厅水库开始动工,这是建国后国家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当时库区村民,一部分迁移到了西红门镇,成立4个自然村,“新建村”由此得名。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业大院”在北京周边农村发展起来,而今它将和新建村的违建群租房一样,在一场大火之后退出历史舞台。所谓工业大院,并不是界限明晰的院落,也可能是散状分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曾对媒体介绍,北京发展初期,为了让每个村镇都有一定的经济发展能力,政府规定每个村可以有一定面积的工业发展用地空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业大院在北京通州、昌平、大兴3个郊区兴盛起来。

简单的加工制造业如铸造锻造、服装加工等曾经盛行于工业大院,据媒体报道,曾经有27个老旧工业大院挤在10平方公里的西红门镇。近年来随着村镇制造业在市场中被淘汰,工业大院逐渐衰落,很多房子层层转租,变成了物流、服装加工作坊、建材市场等若干小企业甚至无照经营的作坊。

在西红门镇,服装加工在很长时间内是支柱产业。而很多隐藏在村民家中无牌照的服装加工作坊到底有多少家,还不得而知。

“宁可让老百姓骂,不让老百姓哭”

11月23日,下午5时许,天色渐暗,经过几日的喧闹,在新建村杂乱的街道上,零星还能看到搬运行李的人,但已相对冷清了许多。村口的牌坊下,几个人还在谈论着火灾。有人发愁:从这儿搬走了,以后生意怎么做?有人感叹:嗨,谁知道呢,要是早点拆,或许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

大兴区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看到这么多外地人在冬天的寒风中拖着行李离开,我们也心酸。”但他也表示,这么多到处是安全隐患的建筑群如果不拆,如此脏乱差的生态如果不整治,类似的悲剧还有可能发生,到时候谁该对那些死去的人负责,又该如何安抚那些死难者的家人?“我们宁愿让老百姓骂,也不能让老百姓哭。”

北京市经信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并印发《全面清理整治镇村产业小区和工业大院2017年工作方案》提出,“到2017年底,初步完成六环内重点区域60个工业大院的清理整治工作”。

早在2011年,西红门镇党委就决定,全镇27处村级工业大院全部拆除腾退,由镇级对土地资源进行统筹,腾退后土地80%还绿,20%用于建设高端产业园区,促进地区产业升级。报道还称,经过5年努力,西红门镇已腾退工业大院集体建设用地5000亩,还绿1300亩。

据了解,西红门镇针对生产、仓储、经营、住宿混杂的“三合一”、“多合一”场所的清退行动将在近期结束。

与旧有发展模式说“再见”的,不只是新建村一个村,西红门镇一个镇,海淀、朝阳、昌平等区的城乡接合部的乡镇街道也已陆续发出拆违清退通知。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