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藏羚羊数量增至6万只
个别地区草地出现沙化现象
本报讯 (记者孙喜保)近日,在甘肃敦煌举行的“心境之旅”环保公益活动上,多位参与青海省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的人士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这里的生态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藏羚羊的数量在逐渐增加,十多年来再没发现盗猎现象;气候导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致局部地区的湖泊水面上升,未来有可能威胁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个别草地沙化现象开始出现,整个生物链修复需要关注。
据了解,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建立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也是我国第一个为保护藏羚羊设立的保护区。
保护区公安局副局长罗延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由于加大了对偷猎盗猎分子的打击力度,并加强了巡山,该地区珍稀动物藏羚羊的生存环境大大改善。曾经一度下降很快的藏羚羊数量,已经由十多年前的几乎濒临灭绝(不足2万只),恢复到6万多只。
“以前听到猎杀的枪声睡不着觉,自2006年以来,已经有十多年再没有发现盗猎藏羚羊的案件了。”罗延海说。组织巡山队深入可可西里腹地巡山,是反盗猎最管用的方式之一。近年来,保护站的工作人员一直坚持每月巡护一趟,严密防范盗猎案件发生。“6万多只藏羚羊还远远不够,保护工作还要继续。”罗延海说。
藏羚羊保护工作需要继续,不过记者在采访中还听到另外一种声音,在保护藏羚羊等珍稀动物的同时,也应该更多关注它们的天敌,比如老鹰、狼等。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环保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内,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藏羚羊的天敌越来越少,这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其繁殖过快。实际上,一位有机会进入该保护区的环保人士已经见到过成百上千只的藏羚羊群,它们可能会使当地的草原局部不堪重负,从而导致草原沙化现象出现。
“当地越来越多的沙尘天气,也许就是一种苗头,这需要重视。”该人士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展了对藏羚羊天敌的保护行动,比如为老鹰设置专门的巢穴。
此外,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还出现了新的气候变化。国内著名环境地质专家、横断山研究会会长、首席科学家杨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可可西里的环境目前正在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比如由于气候变暖等因素,导致该地区部分冰川融化,冰水进入当地的河湖,一些湖泊的水开始外溢,并有连成片的趋势。“这些变化如果继续扩大,有可能会危及青藏公路等大型工程。”杨勇所拍的照片显示,一些溢出的水流开始冲击当地的冻土,形成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