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12月08日 星期一

实施“止血、输血、造血”手术,探索国企改革脱困样板

沈阳机床厂踏上改革新征程

《工人日报》(2017年12月08日 01版)

本报讯 (记者刘旭)一种混杂着激动、忐忑和期待的情绪正弥漫在沈阳机床厂。12月5日,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告,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通过《沈阳机床厂综合改革方案》,将沈阳机床厂纳入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综合改革试点。这意味着,这家曾经创造辉煌、目前面临困境的老牌国企踏上了改革新征程。

沈阳机床厂是我国“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这里曾生产出我国第一台机床,目前仍是我国最大的机床制造企业,其研发的“i5 智能控制系统”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但是,由于一股独大、融资渠道单一,长期以来,沈阳机床厂无法通过资本市场追加资本,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全部通过债权融资,导致持续高负债,资金流紧张。企业结构大而全,辅助、配套企业多,仅厂办大集体、壳企业等历史遗留问题每年的支出近5000万元,1995年集团成立至今累计支出17亿元。2017年上半年,企业负债353.5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90%。

“不改不行,不改将面临退市风险。”企业内部有关人士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改革成了这几年企业上下持续讨论的话题。

“综合改革经历了一年的筹备。”沈阳机床战略规划部部长兼改革办公室主任任大鹏介绍,改革草案5月初提交国务院,最终通过的《方案》明确了10项措施、4项组织保障和9项政策支持。

“《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止血、输血、造血’三位一体遏制结构性亏损。”任大鹏说,“剥离低效资产和业务、定编定岗减少冗员为企业‘止血’,引入战略投资者、市场化债转股为企业‘输血’,加快技术创新、精干主业实现企业‘造血’,让企业‘瘦身健体强筋骨’。”

“工人希望与企业共进退。”沈阳机床精密数控机床分公司行业产品线数控调试车工徐宝军进厂29年,经历了沈阳机床做大做强,由盛到衰。他说,企业怎么改,向哪改,关系到工人们的切身利益。他表示:“实行全员持股,效益好了就要兑现年底分红;建立员工市场化退出机制就要公平公正;建立企业与关键岗位人员之间风险共担,应做到利益共享。”

据介绍,改革后,企业将打造成主体经营规模突破300亿元的世界领先的机床集团,形成千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

“作为国家选定的东北首家国企改革试点,此次改革旨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改革模式,立出国企改革脱困样板。”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关锡友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