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9年05月08日 星期一

平均年龄37.7岁的他们已成我国探月工程“排头兵”——

【爱国情 奋斗者 最美职工】用青春托起探月梦

本报通讯员 任洁 本报记者 郭强
《工人日报》(2019年05月08日 01版)

“妈妈,月亮上有什么?我们什么时候能去月亮?”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空间科学与探测总体研究室主任杜颖的孩子在小时候问过她的问题。

随着2019年1月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杜颖可以骄傲地告诉自家乃至千万个遥想月亮的孩子,“妈妈的同事们设计的探测器已经登月,你的问题都有了答案。”

2019年4月,她所在的深空探测航天器系统总体设计团队荣获全国“最美职工”称号。

追逐梦想 勇当探月“排头兵”

从嫦娥奔月到敦煌飞天,中华民族从未停止过对宇宙的遐想。

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前赴后继,追月逐梦。在他们的不懈探索中,月球探索不再停留在古代神话和外国新闻里,而是变成可以一步步接近继而实现的“中国梦”。

2004年,在经过多年的酝酿论证后,中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深空探测航天器系统总体设计团队应运而生,承担起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研究开发、规划论证等工作。

历经10余年发展,团队已成为我国探月工程的“排头兵”、航天技术创新的一大“引擎”。

2007年,团队抓总设计研制的嫦娥一号成功获取全月球影像图,铸造我国航天史上第三个里程碑;2010年发射的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并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2019年1月,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当下,嫦娥五号开始“奔月取土”的研制工作……

在发射场的92天里,嫦娥四号研制团队每天工作近12个小时,完成专项试验17项、主线任务131项、着陆器加电212小时、巡视器加电99小时。33岁的着陆器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杨眉说,那段日子不停地闯关,每天累到精疲力尽,第二天又“满血复活”。

追求极致 不畏艰险保成功

人类登月成功以来,造访月球正面的着陆器有19个,但着陆在月球背面的一次都没有。因为探测器在此软着陆,远比在月球正面难得多。

39岁的着陆探测器主任设计师李飞带领小组钻进文献海洋,查询有限材料。在综合分析了月球背面环境、探测器温度、充电等因素后,他们最终在地形起伏达到6000米的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选定了冯卡门撞击坑作为着陆点,宛如在崇山峻岭中找到一片平原。

2018年,在嫦娥四号发射进入冲刺阶段时,李飞每天工作近16个小时,把1个月当成1.5个月来用。身体一度累到极限,但他说已经顾不了那么多,而且同事们都是这样“扛”过来的。

从地球发射探测器到月球背面的着陆点,中间相隔38万公里。如果说嫦娥三号的着陆区面积有两个北京市大小,嫦娥四号的着陆区就缩小为五环那么大,精准度更上层楼。古有百步穿杨的神射手,今有“万里穿杨”的中国探月团队,承担“瞄准”任务的总体核心成员就是杨眉。作为飞行控制专家,她带领轨道、控制设计师创造性提出定时定点的轨道控制策略,做出上百个预案,“想过一万种失败可能,并把所有漏洞都堵死”。

2018年10月到11月,她和两个同事负责发射指令核对工作,清单多达五六百页,指令近万条。虽然有自动化检测工具,但她们依然不放心,“决不能在这个环节上发生细小差错”,于是一条一条人工检测,看到后面视线都模糊了。最终,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指定区域内,实现了“指哪儿打哪儿”。

杜颖感叹,团队的每一名成员都深知自己承担的任务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容不得出现任何闪失,“追求极致”的理念已经成为他们的工作习惯。

牢记使命 齐心协力探深空

这个团队最厉害之处,在于每个人都在岗位上发挥出最大效能,而且所有人的心力拧成一股绳,把巨大的探月压力化为坚实动力,才创造出一项又一项奇迹。

为了帮助青年员工快速成长,研究室从型号研制、技术攻关、专业发展等多个维度,按照不同层次的岗位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为员工搭建学习成长平台,采取“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自助、“以老带新传承经验”的帮助、“专业培训注重实效”的辅助和“专业互补共同进步”的互助等“四助”策略,创设适合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形成“勇于担当、自主创新、团结协作、追求卓越”工作文化,培养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科技和管理人才。

研究室成立至今,培养出副总师5人,2人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当选为国资委“月球探测工程优秀共产党员”,2人被评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劳动模范”,6人获得“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者”称号。

在团队办公室的墙上,挂着这样一幅标语:不忘初心 严慎细实访月球;牢记使命 集智创新探深空。15年的探索,38万公里的追寻,团队成员忘我工作,用探月梦托举起中国梦。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