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走进西柏坡,感受奋斗与奉献的力量
本报记者 曹玥
《工人日报》(2019年05月08日 04版)
本报记者曹玥(右二)在平山县李家庄入户采访。
离开西柏坡,回忆起半个月的蹲点采访经历,“变化”是我给这里写下的关键词。老区人民告别了土坯房,住进了新楼房;依托红色旅游资源,贫困户成了“十万元户”;破旧泥泞的乡村换了新颜,变成了人人羡慕的美丽乡村;西柏坡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带动了当地产业结构转型,老区人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不同于老区曾给人留下的贫困落后的刻板印象,如今的西柏坡创意迸发、活力四射。
书写完西柏坡的沧海桑田之后,我想最该沉淀的,应是西柏坡对于奋斗和奉献不变的坚持,这也是我所理解的西柏坡精神。
走访李家庄时,60多岁的断臂大爷谷永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残疾,他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直到村里发展乡村旅游,老人将家里的两片宅基地建设为农家院,生活有了质的改变。家里富了,生活好了,但他没有坐享发展成果,反而是坚持出去找了一份工作。他说:“没有好政策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但我还要继续工作。”
走进老区,才能真正体会老区奋斗之不易;贴近老区人民,才能感受奉献之伟大。半个月的蹲点,留给我的不仅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段段感人的往事,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洗礼,从西柏坡重新出发,依旧前进在赶考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