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8000公里之遥的呼应
合肥与德国首都柏林的直线距离超过8000公里。 在合肥学院的一幢建筑里,一群正在创业的年轻人,他们不仅身上充满“德国元素”,而且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也始终与遥远的德国保持着互动。
在这幢挂着“中德青年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牌子、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楼里,16个创业团队已经入驻。他们期望借助中德科技交流的平台和成果,在各自的领域开辟出新的未来。
大学生创新大赛引来德国公司合作
1995年出生的孙帅现正在合肥学院读大四,他学的是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大二时,孙帅跟随自己的老师做实验时了解到一个纳米助剂的项目。在进一步了解之后,他决定跟着老师做这个创业项目,并成为项目负责人。
由于环保需要,现在涂料研发的大方向是从油性涂料改为水性涂料。孙帅的团队抓住行业转型的契机,对水性涂料助剂进行研发。“通过添加我们研发的助剂,可以使中小型的企业改进水性涂料产品性能不足的地方,达到在不改变工艺的基础上,可以低成本油改水的目的。”孙帅说。
实践中,孙帅的团队帮助江苏省一家水性油墨公司研发了一款新的水性抗划伤助剂,让该公司产品抗划伤性能既达到使用要求又没副作用。
以此次实践为背景,孙帅与他的团队参加了一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受到媒体关注。德国一家公司在看到报道后,主动与团队辅导老师联系,希望与他们合作研发一款比较高端的水性抗划伤助剂。
为此,德方公司代表特意来到合肥学院,对该校的实验室、师资力量、研发团队等进行考察。经过几个月的洽谈,双方达成合作意向。
德方公司投入10万欧元,合肥学院也专门成立校级协同创新平台,并且新投入100万元用于补充实验设备,而且引进多名博士加入平台。
“德方公司的要求非常严格,这增加了我们的实验难度,但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孙帅说。本来,他们研发的助剂带来的抗划伤性能已经达到指甲刮不出痕迹的程度,但是德方公司要求用百洁布加上6牛顿的力摩擦160次来检验抗划伤性能。
“我觉得我们已经离成功很近了。”孙帅对此项研究非常有信心。
即将大学毕业,孙帅打算留下来和老师一起创业。“毕竟自己做这个实验很久了,而且我也感觉与德国企业合作很有前景。”
呵护好每一株中德交流成果幼苗
在合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副主任孙虹看来,孙帅与他的实验团队就像是一颗中德教育合作和技术交流的一株幼苗,而呵护好每一株这样的幼苗是“中德青年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2011年大学毕业的周仕波一直从事着与工业自动化有关的工作。在工作中敏锐地感觉到机器替代人是个大趋势的他在2017年底决定辞职创业。他与德国一家专业从事工业设备联网的公司合作,并成功地成为该公司在中国的唯一合作伙伴,这为他开展工业设备联网业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去年年底,周仕波与这家德国公司共同开发一款工业物联网网关产品。每个机器人干不同的活,它们的维保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采集它们的信号,然后分析哪些机器人需要保养,哪些部位需要维修。周仕波所研发的正是与此有关的服务产品。“目前,这款网关正在上海进行测试。很有可能,我们的这款产品将在某大型家电生产企业中得到应用。”周仕波对此非常乐观。
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周仕波感受到“中德青年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给他的强大支撑。在入驻该中心之后,中心从技术对接到金融服务等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我们这些做技术出身的,只知道闷头干活,对创新创业政策等方面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周仕波觉得,正是有了孵化中心的支持,使得自己可以“轻装上阵”、轻松创业。
合肥学院是目前中国对德应用型高等教育领域合作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学院已同德国17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在农业、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和工业设计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3年前,合肥经开区即已和合肥学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深化与德国在科教、经贸、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联手打造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和中德中小企业创业园。
前不久,记者看到,地处合肥经开区,紧邻合肥学院的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该项目计划于2020年5月完工。
合肥学院中德青年学生创业孵化中心项目,是作为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合肥学院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主要吸纳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愿的中德大学生和具有技术优势及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入驻。
“未来,我们的中心一定会有更多‘德国元素’的注入。”孙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