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产业阔步走来
张斌 摄/中新社
日前,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办,展会集中展示了我国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数字生活、数字生态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体现数字经济的澎湃之势。
数字经济是世界经济的未来,随着实体经济加速向以数字经济为重要内容的新经济转变,数字经济成为受全球关注的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
催生产业变革
“我们以数字化矿山建设为目标,目前企业信息化改造工作已落地,通过现有的信息系统,采集矿山生产、安全及经营管理的信息,利用物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做出相应决策。”日前,记者从新疆大明矿业天湖铁矿了解到,企业通过数字化,形成“短流程、机械化、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新型生产模式。
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采用数字化,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数字科技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领域,数字科技在全球技术变革浪潮中的引领作用逐渐凸显。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数字科技在推动数字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梅宏认为,数字经济的未来趋势是数字技术将“完成一次蜕变式的、升华式的重构,释放出远超当前技术的能力”,原有的行业业态围绕信息化主线深度协作融合,完成自身的变革,同时也不断催生新的业态。
数字化为企业转型升级赋能。走进新疆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成品车间,只见自动化生产线上数百台设备平稳运转,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故障报警和诊断分析、生产过程质量集中控制均由数字设备进行处理。
借助产业互联网,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正从传统产业自己“单脚跳”,变为与互联网协作的“双腿跑”。据分析,到2021年,全球数字经济的规模将达到45万亿美元,占据全球经济总量的50%。
广阔舞台
“庞大人口数量、城市数量,让中国数字化应用具有广阔前景,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刁志中在第二届数字峰会上说,短短几年间,我国近600个城市出台智慧城市规划,为企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国家网信办在数字峰会上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提出,要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升级提升传统产业,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数字经济,且效果显著。5月9日,由新疆自治区工信厅、兵团工信局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电科杯”新疆APP创新应用大赛正式启动。近年来,新疆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相继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新疆工业互联网发展实施方案、“疆企上云”三年行动计划、数字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数字经济发展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在贵州,大数据战略助推了其跨越发展。目前,贵州正在建设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围绕数据资源管理与共享开放、数据中心整合、数据资源应用、数据要素流通、大数据产业集聚、大数据国际合作、大数据制度创新等方面开展综合试验。
根据福建省数字办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数字经济规模达1.4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2%,成为该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福建省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基础,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信服务业为增长点,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卫星应用为产业突破口的发展格局。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将加强与沿线各国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
打造数字经济“生态群落”
虽然数字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但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看来,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生态不够完善、数字动力释放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急需解决。
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在数字峰会上建议,尽快为数据开放“立规矩”,加大对用户和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中国工程院院士、数字中国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余少华认为,目前大数据行业并不缺乏数据,缺乏的是处理信息的能力。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为了更好地抓住数字经济的机遇,地方政府应迎合数字经济带来的产业变革,积极布局数字经济的新平台、新经济、新模式。建设数字经济集聚发展平台,以政府引导引进技术厂商搭建智慧城市平台、大数据平台等。引进平台经济体落地经营,打造数字经济“生态群落”,推动服务型数字经济升级。
此外,还应整合区域产业资源,打造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推进融合型数字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