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共享单车监管
从“限投”到“打分调配额”
《工人日报》(2019年05月20日 04版)
本报讯 (记者杨召奎)过去几年,共享单车作为典型的“互联网+交通运输”新业态,曾一路狂飙。一方面,其为市民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其无序投放和缺乏管理也扰乱了市民的生活和出行秩序。
中国交通报社日前举行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圆桌座谈会,邀请行业研究机构代表、高校教授、法律专家以及行业企业代表就共享单车监管等问题进行讨论。
据悉,此前,上海、杭州、福州、广州、南京、郑州等多个城市对共享单车进行“总量控制”。哈啰出行王帆表示,该企业非常认可总量控制的大方案,认为这对于有效遏制社会资源浪费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限投令”实施后,成效显著,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在“限投令”下,状态良好的单车越来越少;同时,拥有运营能力的企业又无法投放新车,出现了“人没车骑,车没人骑”的新情况。在与会专家看来,城市到底需要多少车和实际有多少车、实际有多少在路上能够被使用的车,这几个数量之间应该达到一个平衡。
为此,广州、南京、厦门、郑州等地开始探索新的共享单车治理模式。以广州为例,其2017年8月开始“限投”,到了2018年9月,开始有一个四步走的调控措施:第一步是减存量;第二步是进一换一(同样企业里面的新车换老车);第三步是公开的招标,新的企业、新的玩家进来;第四步开始动态打分调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