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9年05月20日 星期一

青年文艺论坛聚焦青年文化

《工人日报》(2019年05月20日 05版)

本报讯(记者王瑜)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举办的一场青年文艺论坛上,几位青年学者围绕五四精神和青年文化的生成及中国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不少观点引发了热议。

几位青年学者们普遍认同五四精神是我国当代青年文化的缘起,充分肯定青年文化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老师薛静认为,青年文化是现代文化的产物。从启蒙时代开始一直到20世纪中后期,在整个现代性进程中,青年文化始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先锋角色。我国的青年文化、青年群体,作为独立的社会力量,正是依托于集中了现代中国启蒙、救亡等诸多诉求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登上历史的舞台。

近年来,我国青年亚文化现象开始不断涌入主流视野,并因其争议性而形成强烈的话题效应。比如,过去一直处于“地下”或“半地下”状态的喊麦、嘻哈、街舞等为青少年群体热衷的亚文化文艺表达方式,获得媒介关注的同时也因一些触及道德底线问题而备受诟病。另一方面,亚文化的主流化和商业化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时代样貌。那些被指责为颓废和“丧”文化消费主体的青年,很多也是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消费主体。从《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到《战狼2》《红海行动》,这些传统文化与主旋律题材的影视节目收获的高点击率和高票房,很多都是由那些所谓亚文化消费群体贡献的。

对此,孙佳山认为,无论是国家层面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培育,还是我国平台型互联网企业提出的“新文创”理念,都是对这一复杂历史周期的青年文化在不同层次的回应。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