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劳工:讲述尘封的历史往事——

寻找失落百年的勋章

本报记者 王瑜
《工人日报》(2019年12月23日 07版)

一战时期为支援当时的协约国,中国派出至少14万名华工奔赴欧洲战区。

这一历史事件国内至今鲜为人知。绘本《失落的勋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劳工》讲述的正是这样一段尘封许久的历史往事。

尽管历时4年,绘本策划人、笨爸爸创始人李刚似乎不愿过多描述其间的艰辛,他有意无意谈及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如果我不去做……不知何时能看到有关这一历史的本土通俗读物。”这位戴着厚厚镜片的中年男士生性内敛,不善言辞,但一提起华工,提起华工当年的悲惨境遇和不屈精神,眼里顿时发光。

初心

2015年年初,李刚正在读一本关于一战华工的纪实文集,碰巧翻到获得美国凯迪克金奖的儿童绘本《火车头》。绘本首页就是一幅黄皮肤、长辫子的华工劳作图,描摹的是美国修建南北铁路时中国工人劳作的形象。他很惊叹这一历史100多年后还被美国人提起,同时产生了另一种感觉:华工参与人数更多的一战华工事件,在国内似乎很少被人提及。

李刚意识到该做点什么。受《火车头》绘本启发,他想到,如果华工的历史也能用这种方式呈现出来就好了。

于是,他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华工资料。很快他发现,几乎所有资料中都是些模糊不清的老照片,甚至包括大英博物馆中的照片。而市面上能搜集到的记录这段历史的文字书籍,也是以学术和研究为主,并不适合作为普通大众尤其是孩子们了解华工群体的读本。当时刚刚有了一双可爱双胞胎女儿的李刚,愈加坚定一个清晰的目标:制作一本文字浅显易懂、图片色彩鲜明的华工历史绘本,“哪怕仅仅为了让中国孩子看到,也值了”。

起初,他将书取名“一枚勋章”,为增加历史感改为“百年勋章”,最终改为“失落的勋章”——有一点对历史记忆模糊的失落和伤感。

李刚一直期待能获得一枚真正的勋章作为物证,为绘本制作找到根基。他辗转多人,终于在2017年1月,从一位国内藏友手中得到一枚编号133805的华工勋章。为了解这枚勋章信息,他拜托国内外朋友,终于从大英博物馆档案中查阅到勋章主人的名字——“Liang Te Yu”。

基于搜集的大量资料,他们梳理出绘本脉络:从华工在国内的招募、训练开始,到赴欧旅程及在欧当地的工作和生活,再到一战结束后华工的归宿和命运。为使读者更直观了解一战华工所处时代背景,对当时国内外时局和华工的社会影响有所表现,“我们力求通过这本册子唤起人们对于这段失落历史的重视,使一战华工获得应得的尊重和荣誉。”绘本主编臧红岩说。

磨砺

这部基于史实的绘本,首先得有扎实可靠的资料实证。为此,李刚动用几乎所有关系,不仅跑遍国内各大图书馆,还辗转委托很多朋友去英、法、美等国进行考察,甚至自费派记者去实地调查。

为了更全面客观地展现华工经历,团队前后邀请了5位文字编辑加入,深入图书馆、档案馆、国内外数据资料库,查找大量历史资料、政府往来公文、当年报纸杂志以及各国学者研究文献。从一战爆发初期中国各驻外官员对一战的判断,到与543名华工一同葬身大海的阿索斯号的背景资料,再到当时的中国政府与德国断交、宣战并派出军队的时间顺序及公文编号,包括绘本中出现的某一枚勋章上编号的信息,每一处细节都经过了反复核实。

绘本中图画如何呈现,也经过一番反复。他们尝试过多种版本,最终选择了油画的形式。在李刚看来,一是油画色彩丰富,能给人良好的带入感;二是华工们远赴欧洲,以油画这种西方绘画形式表现更有纪念意义。

2016年6月,绘本绘画创作启动。起初只请了一位画家,租房封闭作画。虽夜以继日,几个月才出了不到10幅。之后通过评估,全书需100幅左右绘画。李刚下定决心增加人手,一年后,初始6人画家团队成立,大家每天从早8点半工作到晚8点半。因绘画水平或方向不契合及画家个人等原因,先后有12位画家接力参与创作。直到2018年10月,所有画作才最终定稿。

憧憬

现在回想起来,李刚觉得最有挫败感的时候就是不出进度。这几乎贯穿于制作的整个周期。比如文字缺少可靠的细节,绘图进程过于缓慢,招募到更多画家时,又发现水平参差不齐……“此前一直很焦虑,没有把握,直到最后几位画家的水平和风格符合预期,我才真的感觉到这个事情有了做成的可能。”李刚勉强笑了笑说。

今年31岁的杜晶晶是为本书专门招聘的专职编辑,负责文字校对及成书过程跟踪。“直到加入这个项目,我才知道曾有14万先辈‘以工代兵’加入一战,以血泪牺牲帮协约国取得最后胜利,也是中国赢得战胜国席位的重要筹码。”她说,“现在很多国人不知道这些事,这些华工应该被人记住,要让大家了解他们,这是我加入后的一个信念。”

前后接力的12位画家中,青年画家谢君君从头坚持到尾,亲历整本书出炉的艰难,对十几万远赴欧洲的中国劳工满怀敬意,“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付出,当时身处弱势的中国才可能走上巴黎和会谈判桌,有机会在世界舞台上发声。”她说,“每当脑海里画面定格在法国滨海努瓦耶尔的华工墓地时,心中便一阵酸楚,中国劳工先辈的事迹应被后人铭记,这段历史不该被遗忘。因此,我们的付出格外有意义。”

长期以来,华工在一战中的重要地位,在中西方一战史研究中,都处于非主流状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侯中军认为,《失落的勋章》一书资料详实、表述准确,将中国华工在一战中的产生背景、地位和影响、发展关键节点一展无遗。

面对未来,李刚坦言,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人知道这件事,通过这本书去了解这段历史,“真的希望这本书有更多机会呈现在大众面前,希望这些画被更多人看到,为读者打开一扇了解一战华工和那段‘失落’历史的窗口。”他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