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一粒阳光照肺腑

——评杨志学新诗集《在祖国大地上浪漫地行走》

唐冰炎
《工人日报》(2019年12月23日 07版)

杨志学始终坚守于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传统,在当下驳杂多变的诗歌风格中,宛如一道澄澈的溪流,欢快而灵动,又宛如一粒温煦的阳光,通透而明亮。

作为诗歌专业领域的研究者,杨志学对浪漫主义的把握有他独到之处,“生命个体的真挚抒情”是贯穿他诗歌书写的美学追求,夸张矫饰、无病呻吟或语辞游戏都了无痕迹地被驱逐,我把他这种风格称为“朴素的浪漫主义”。《在祖国大地上浪漫地行走》这本诗集中,较丰富地呈现了杨志学诗歌中的几个维度。

浪漫主义诗歌不可或缺的元素便是瑰丽的想象与纯真的理想。杨志学的很多诗歌营造出了浪漫美好的梦境世界,如“布尔津的风是甜的/就像阿勒泰水果的味道/布尔津的水是柔软的/额尔齐斯河把我的眼睛抚摸/我呼吸着布尔津清新的空气/我流连布尔津夕阳下迷人的金色”(《布尔津旋律》),朴素的语词,从容的抒情,明丽轻快地带来了一个美如幻境的世界。

诗集的同题诗歌《在祖国大地上浪漫地行走》中,小时候的我、青年的我、如今的我直抒胸臆,各有梦想:

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蓝天云海中/自由地翱翔

多美啊/迈开双腿,在祖国大地上浪漫地行走

多么荣幸/我在亦真亦幻的人间仙境/神仙般地赋诗、喝酒

在急功近利的当下,如此晶莹剔透的童真梦境有晨风拂面般的清新明朗,也是诗人爱国情怀的真挚流露。

深奥的哲思、曼妙的领悟在诗歌中也需寄予于本真的抒情。杨志学的诗歌书写取材不同而各有侧重,但始终不离我国古韵悠长的抒情传统。在思亲怀友的系列中,他的书写呈现出别样的韵致。在《思念如水》中,母亲并未正面出场,思念带来的心理与生理的个体经验成为诗的主体部分:

它是柔软的,也是狂野的/会让你失去理性

一种无助的,乃至于绝望的感觉

前半部分营造出激烈情感震荡与失衡的状态,而在诗末,思念在“发黄的照片”与“一束文字的小花”的具象中落下,收尾沉稳而留有余味。

诗人往往以形象感性的方式体悟哲思,浪漫主义诗歌主情的同时智性也不可缺席。杨志学的很多诗歌书写了他在质朴的日常经验中对人与生命的体悟,《秋叶飘》《秋日思绪》《雪赋》等自然系列诗歌都蕴含了丰盈的哲思,其中尤以《为什么要去敬亭山》一首最有空灵飘逸之美。

他诗歌中的自然书写并不拘于对风物故人的摹画,而是一唱三咏的方式抒发浸润了性灵与禅意的敬亭山带来的哲思:

人,不可能/像一只鸟儿那样飞/所以不是回归到鸟/人,也不可能像/一片云那样飘/所以也不是回归到云/人,要回归你自己/人,要回归到一个人

但仅仅是此般“性本爱丘山”式的哲思似乎缺少了点轻灵的诗意,诗人机心巧妙地来了个“自在飞花轻似梦”的收尾

人不可能像云一样飘/但可以像云那样/时而散,时而聚/人不可能像鸟一样飞/但可以像鸟儿那样/自由地来,自在地去……

诗意就此在哲思中漫延开去。

杨志学的诗歌书写能够执守他朴素浪漫主义的风格,在我看来是因为他有自己笃定的诗歌美学追求。他对自己的身份界定不仅仅是创作的“诗人”,还有“诗歌研究者”“诗歌传播者”“诗歌工作者”的多重身份,这使他与很多诗人有了不同的思考角度。他曾这样写到:“……新诗传播中是否还存在易记易诵的特点。确实,今天的诗人在音义分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追求诗的意义内涵和哲学思考,使大量的诗歌变成了只能‘看’不能‘听’的东西。但这正是新诗传播所遇到的一大问题。”以传播学的角度反观当下的诗歌创作,我们便能更深地理解与领悟杨志学诗歌追求的核心所在:脍炙人口,明白晓畅,情感真挚,哲理素朴。回望中国诗歌悠长深邃的历史,我想杨志学的诗歌实践之路会是个无悔的选择。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