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1年05月10日 星期一

【观点撷英】“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与现代化”专家谈

《工人日报》(2021年05月10日 07版)

为及时梳理社会法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近日,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举办“社会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中的社会法功能发挥,以及如何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与现代化中的理论问题展开研讨,为“十四五”时期我国法治化建设提供思路与建议。现对会上部分观点进行整理和摘编。

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补偿制度

我国逐渐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但预防、应对、分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损害的救济能力仍不足,有必要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补偿制度。社会补偿是国家为了预防战争、意外事件等特定风险原因对公民造成的非财产损害,在受害人无法通过侵权损害赔偿及其他社会保障制度获得救济的情况下,由国家和社会给予受害人特定损失补偿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补偿制度首先应选择相应的立法模式,短期内可考虑采取分散立法与附属立法相结合的立法模式,如在《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单行法中增加“社会补偿”的内容;其次,要确定社会补偿的法律关系主体,包括社会补偿对象、社会补偿机构等;另外,要建立社会补偿给付机制,明确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社会补偿基金的设立办法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林嘉

劳动法应随劳动力市场发展而调整

疫情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带来劳动时间的损失、恢复与调整、灵活就业的加速发展以及劳动者个性化的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以此为契机对劳动法的基础构造进行重新考量,其体系开放性与内容多元性是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平衡的市场调适法律机制较为重要,特别是要强调三方协商对话,更好地发挥市场调适的功能。劳动法的修改和完善要兼顾前瞻性、学理性和实践性。随着劳动力市场不断发展,劳动法要随之不断进行调整,在调整时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在修改完善过程中要注重学理性,要基于劳动法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方法、基本逻辑等来调整。此外,要强调实践性,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不仅规模大而且形式多元,要从实践中提炼出其中的典型性,进行类型化归纳,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真正能够符合实践需求的法律。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 田思路

加强远程工作的立法建构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远程工作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的用工和工作方式。虽然实践中远程工作已被广泛使用,但目前我国劳动法律法规并没有关于远程工作的规定,远程工作立法尚属空白。远程劳动过程中也容易产生相应的劳动保护问题,如工作时间延长、工作和生活边界模糊、危害安全和健康等。远程工作的立法应遵循自愿原则、平等原则、保护原则和协商原则。应加强远程工作的政策扶持,通过扶持,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远程工作的形式,并将远程工作纳入应急管理,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要做好实施远程工作的预案。在立法进路上,可考虑将远程工作纳入劳动法或劳动合同法,对远程工作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作出规定。同时,也应制定专门的远程工作条例,作出详细规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谢增毅

(张菁 整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