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1年05月14日 星期一

东方潮 吉林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白山松水 蝶变新生

本报记者 彭冰 柳姗姗
《工人日报》(2021年05月14日 05版)

② ③ ④

五月的吉林,暖风拂绿,生机盎然,规划中的一批千亿级、万亿级重大产业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让人充分感受到经济的强劲脉动。

“一五”期间,吉林省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地区之一,曾经是引领新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创造出众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进入新世纪,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吉林各族儿女砥砺奋进,开拓前行,使这方厚重的黑土地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不断释放出发展新动能。

巍巍长白山,见证着黑土地上的沧桑巨变,浩浩松江水,聆听着蝶变新生的强音新曲。

从“一柱擎天”到“百舸争流”

在共和国工业史上,吉林省创造过无数的“第一”: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列铁路客车、第一袋化肥、第一桶染料、第一炉光学玻璃、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电子显微镜……

虽然工业基础雄厚,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三大产业对吉林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特别是汽车产业一度占据该省工业总量的1/3左右。

“一柱擎天”“二人转”“三国演义”,单一的工业结构导致吉林省经济抗风险能力偏低,“一汽打喷嚏,全省都感冒”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要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吉林老工业基地必须跨过“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这道坎。

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吉林省委省政府强化产业生态顶层设计,立足潜在优势,紧扣时代脉搏,制定了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航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发展方案,分业施策,深入推进。

多点开花、齐头并进,如今,吉林大地呈现出一番新气象。

走进长春新区,金赛国际医药产业园、卓谊生物医药产业园……一大批项目你追我赶,建设正酣。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新增医药产业产值500亿元。立足已形成的产业优势,长春新区将力争到2025年把生物医药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实际上,近年来,吉林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速基本保持在10%以上,现有医健企业超过4万家,上市公司逾20家,“医药健康”已成为该省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

强势崛起的还有先进装备制造业。华夏大地上处处有产自吉林的高速动车组和轨道客车在奔驰;浩瀚太空,25颗“吉林一号”构成我国目前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白山松水间,吉客、伟匠等一批智能机器人企业茁壮成长……2016年,吉林省装备制造业产值首次超越石化产业,成为该省第三大工业支柱。

与此同时,在政府政策引导与扶持下,通用航空、光电信息、精密仪器、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迅速成长,吉林的工业体格越来越健壮。

世界第一列400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中国第一颗商用遥感卫星、业界第一款倒装COB智慧触控一体机……在工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的时代征程中,吉林省用众多新的“第一”,奋力书写新辉煌。

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55.5: 27.4: 17.1,这是建国初期吉林省一、二、三产业产值占该省GDP的比例。

现在,这组数字变成了12.6: 35.1: 52.3,农业占比12.6%,退居末位,服务业取而代之成为“排头兵”,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三二一”的结构性跨越。

“一、二、三产业发展失调,第三产业明显滞后”,曾是吉林省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以至于人们习惯性地为其贴上了“农业大省、老工业基地”的标签。到2014年,吉林省第三产业占比还只有36.2%,低于全国10多个百分点。

变化是如何在短短几年间发生的?

答案就在近两年声名鹊起的“网红吉地”大厦中。大厦内汇聚了各种类型的主播,知名网红、直播达人、驻村第一书记……他们借着互联网,把当地特色产品“分分钟”卖到全国、全世界。

“我的家乡八郎镇,特产香瓜和西瓜,生意好时,直播3个小时,就能拿到4000多斤的订单!”带货达人胡凯说,在这里可享受房租减免等优惠,他组建的20多人的团队,成员年均收入达到8万~9万元。

大力培育“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以电商潮带动衣食住行娱产业潮,正是吉林省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之一。

迄今,吉林省已连续举办两届“中国网红吉林行”活动,并制定了“直播销售员职业技能培训方案”,依托具备资质的高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相应培训,按学时对参培人员给予补贴。

在政策扶持下,吉林松原“网红吉地”、吉林(长春)网红经济先行试验区等一批网红商品直播地、网红群体孵化平台应运而生。

“网红经济”只是一个缩影。通过集中力量发展服务业,出台“支持服务业‘30条’”等系列举措,吉林省商贸业、快递业、运输业、旅游业、文娱业、餐饮业等蓬勃发展,而“三、二、一”产业格局的形成,意味着该省已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从“大树参天”到“万紫千红”

作为计划经济时期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吉林省国有企业众多,一汽、吉化、长客等一批“国”字号企业根深叶茂,如参天大树,撑起当地经济的如荫巨盖,也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民营经济不发达”一度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共同面临的结构之痛。

如何破解?唯有深化改革。一方面通过改革做优做强国企,在保持国有经济充分发挥“定海神针”作用的同时,缩减国企总量;一方面通过改革破除机制体制性障碍,建立公平公正、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加民企数量。

秉持这一思路,在国企改革的路上,吉林省破除万难,坚定前行。21世纪初,吉林省3000余户国企集中完成改制;到2019年,又有64%的重点国企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

与此同时,吉林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减税降费,大力改善营商环境,打出一系列“安商、稳商、富商”组合拳,吸引投资、鼓励创业。

“以前办事挨家‘拜码头’,现在政府主动上门解难题”“办理同样的手续,以前得半个月,现在1天就可以”……营商环境的变化,企业家感同身受。

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吉林省不断破除行业准入壁垒、深入开展企业降成本专项行动、着力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放眼全球引智引资、大力实施品牌培育示范工程。在一系列政策与举措的推动下,阿里巴巴、华为、浪潮、科大讯飞、万达、恒大、红星美凯龙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纷纷选择赴吉投资布局。2020年,虽受新冠疫情影响,吉林省招商引资依然逆势上扬,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5.1%。

得益于政府积极转变职能,厚植兴业沃土,本土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日益发展壮大。至2018年末,吉林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到52.3%,撑起了“半壁江山”。目前,吉林省市场主体总量超过280万户,仅2020年就新登记企业10.27万户,增长21.1%。

从国企“顶天立地、风景独好”,到民企“铺天盖地、万紫千红”,加减之间,吉林经济发展获得了更为强劲持久的动力。

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

智能化工位占80%以上,各式机器人“如臂使指”,AGV导航车“托起”无人配送车间,数字化实现了各项业务的互联互通……走进一汽红旗新工厂总装车间,高科技气息扑面而来。

“一汽红旗”之变,是吉林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数字吉林建设为引领,全面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为实现新旧动能转化,吉林省制定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若干意见》,围绕这一总纲,近5年密集出台科技体制改革、区域创新发展、创新平台建设、企业主体培育、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系列配套文件79个,建立起“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架构。

为充分调动科研人员攻坚克难、创新创造激情,吉林省改进“三评”,打破“四唯”,积极开展科技奖励改革,实施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负面清单+诚信+绩效”试点工作,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

与此同时,多措并举加大科技投入,并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多元化投入为补充”的科技投入机制。“十三五”以来,吉林省累计争取国家科技创新资金支持近40亿元,省本级累计投入近37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总量均创历史新高。

当传统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跑出了令人振奋的“加速度”。

以一汽红旗为例,得益于数字化的全面加持,其研发效率提升40%以上,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6%以上。近3年,全球车市销量下滑,红旗品牌却完成凤凰涅槃,3年销量猛增42倍。

站在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潮头,吉林省轨道客车产业同样不断给人惊喜。今年4月,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为深圳地铁20号线研制的首列车下线,全自动驾驶系统赋予了列车自动唤醒、自动发车、精准停车、自动检测等一系列功能。

而“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吉林一号”商业卫星等层出不穷的创新成果,更是让“车轮上的城市”形成了“上天入地”的立体发展新格局。

通过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吉林大地创新创业热情奔涌。记者从吉林省科技厅获悉,“十三五”期间,全省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049户,年均增幅达91.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495户,较“十二五”末增长629.5%。目前,吉林省高技术产业利润率位居全国第1位。

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

环长经济发展带水务一体化项目、通化市哈尼生态旅游综合体项目、华能通榆什花道风电场工程……眼下,800多个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正在白山松水间遍地开花、加紧施工。这是吉林省全速推进“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的鲜活图景。

长春市、吉林市曾是吉林省最突出的两大经济重镇,但渐渐地,长春市GDP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50%,省会城市“一枝独秀”,凸现出该省各地区发展的不均衡。

为破除这一结构性矛盾,吉林省全力推进“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其中一项主旨就在于加快中东西部建设,促进中东西“三大板块”竞相发展、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聚焦本省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合理布局,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集聚,以形成千军万马、遍地开花的新发展格局。

具体而言,“一主”即让长春更好地发挥辐射主导作用,把长春打造成“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进一步做大“长春经济圈”。“六双”即建设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长辽梅通白敦医药健康产业走廊“两个走廊”;沿中蒙俄和沿图们江鸭绿江“两个开发开放经济带”;东部避暑冰雪生态、西部河湖草原湿地“两个旅游大环线”;长白通(丹)、长吉珲“两个出海大通道”;长春国家级创新创业和白城国家级高载能高技术“两个基地”;长春吉林一体化、长春公主岭同城化“两个协同发展”。

随着“一主、六双”不断向纵深推进,吉林各地之间联系越发紧密,协同发展的“交响曲”雄浑奏响,满园春色竞相绽放。而在各地区优势互补,携手共进中,吉林省的产业优势也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日益加长,产业链整体得到优化升级。

就在今年“五一”前,四平-长春共建汽车产业园区等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该产业园总规划面积6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0.1亿元。当日同步签约的,还有商用汽车线束生产等7个项目。

巍巍长白弄风劲,滔滔松水逐浪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吉林省正在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向着吉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奋勇前行。

图①:天池初春。 徐克 摄

图②:机械化收割。 邱会宁 摄

图③:2017年“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正式上线运行。受访单位供图

图④:2019年高铁工人罗昭强自主研发的高速列车整车调试环境模拟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受访单位供图

图⑤:吉林石化有机合成厂装置区。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王维砚 关晨迪

版式设计:王维砚

制图:陈子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