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1年08月11日 星期一

【特稿140】2021,东京2020

本报记者 赵晓展
《工人日报》(2021年08月11日 06版)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二维码

熊熊燃烧17天后,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在日本东京缓缓熄灭。

史无前例地延期一年,并没能让本届奥运会办得更容易。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始终未得到有效控制,直到开幕前,日本国内要求“停办”的呼声也没有平息。空场比赛,自助领奖,随时出现在镜头中的口罩、洗手液……东京的这个夏天,创下了奥林匹克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次。

然而,当“黑暗隧道尽头的那束光”点亮,被疫情隔离近两年的世界终于又重聚在五环旗下时,所有的质疑、担忧、争论都得以暂时搁置。竞技赛场,再一次成为全球的最大焦点。

2021年,人类共赴东京2020。

 

传奇与传承

球桌对面的樊振东回球下网,马龙大喊一声,紧接着将双手举过头顶,向全场比了一个爱心。新的纪录就此诞生:他成为第一位实现双圈大满贯(即两次获得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单打冠军)的乒乓球男子选手。

在此之前,只有女乒“大魔王”张怡宁有过这样的佳绩。

马龙的传奇之路,并不是一直顺风顺水。

2015年苏州世乒赛,已经27岁的马龙在决赛中的对手也是樊振东。那一年,樊振东刚满18岁,是国乒队伍中冲劲十足的新星。

自从在2012年世界杯上拿到第一个男单世界冠军后,大满贯赛事就成了马龙的“魔咒”。3年间,他始终无法再向前迈一步。

事后再谈起2015年那场决赛,马龙说,当时教练让他放开去打,“我也索性就‘破罐子破摔’,心想输了就输了……”

后面的故事,关心乒乓球的人都知道了:马龙赢了比赛,并在那一年连夺世界杯、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男单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他实现了自己的首个大满贯。

此次马龙在东京改写纪录,人们似乎很难去区分,这究竟算是传奇的诞生还是落幕。毕竟,这很可能是这位33岁的男乒“高龄”选手的最后一届奥运会。

传奇可以无关冠军,但总是与时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7月25日,女子体操资格赛。没有观众的东京有明体操竞技场内响起了持续的热烈掌声——那是在场所有人对乌兹别克斯坦46岁的老将丘索维金娜的致敬。此时,距她1992年首次参加奥运会并摘得女子团体金牌,已过去了29年。

17岁拿奥运会金牌,21岁功成身退;2002年,为给患有白血病的儿子筹钱治疗,27岁的丘索维金娜决定复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33岁的丘索维金娜代表德国出战,并摘得一枚奥运会银牌。

儿子逐渐康复了。2013年,丘索维金娜恢复乌兹别克斯坦国籍,却依然活跃在体操赛场。她说:“我只是单纯热爱这项运动,我也享受在场上的每一次表演。”

按这位“屡屡食言”者赛前的表述,她将在东京奥运会后退役。无论这一次的说法是否靠谱,33年职业生涯、8次参加奥运会,丘索维金娜早已是竞技体育场上不朽的传说。

时间不可战胜,但传承可以让传奇不老。

决赛5跳,3跳满分。8月5日,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14岁的中国选手全红婵以466.20分夺冠,这也是该项目的历史最高分。

赛后,前跳水运动员、有“跳水皇后”之称的高敏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在全红婵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东京奥运会上,跨越时空“对话”的画面不止一次出现。跳水女子3米板决赛后,卫冕成功的施廷懋与郭晶晶、陈若琳三代跳水名将同框,有网友感慨,“这是中国跳水的传奇与传承”。

高敏说,全红婵是天才,天才要靠勤奋让天赋显现。对连续多年被誉为“梦之队”的中国跳水队来说,这句话是极为贴切的注脚。

全红婵7岁开始学跳水,刚开始时每天跳50次;进入广东省队后,她的训练量增加到每天400次。为了保持状态,全红婵的体重浮动必须控制在1斤以内。偶尔体重“超标”,她就会自己加大训练量“减肥”。比赛结束后,全红婵说想吃辣条——这个稚气未脱的奥运冠军,应该很久没吃过零食了。

奥运会延期举行让全红婵年龄达标得以参赛,而对跳水队中施廷懋、王涵这样接近甚至已过30岁的“老人”来说,延期意味着更长时间的坚持,更大训练量来保持状态,更多伤病的可能,以及,更多年轻对手的涌现。

这就难怪,当撑过多出来的365天再次夺冠后,早已荣誉等身的“懋姐”也会喜极而泣。

输与赢

中国女排输了,小组赛都没出线。

卫冕冠军折戟,创下女排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差战绩。面对这样的“意外”,舆论场里大多是鼓励和祝福的声音,“3年后从头再来!”“无论输赢,不离不弃!”……

从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射落中国历史上首枚奥运会金牌,到2021年我国在东京收获38枚金牌,“胜负不是比赛的唯一价值”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国人的共识。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输与赢已不再有区别。

人们爱女排,就是从她们“能赢”开始。1981年,也是在东京举行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姑娘七战七捷拿下首个世界冠军,这同时还是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三大球”世界冠军。

那是连电视机都算奢侈品的年代,在收音机前“听”完整场比赛的人们冲上街头,奔走欢呼,举国沸腾。

百废待兴、刚打开国门的中国,太需要这样的胜利了。就像多年后郎平在回忆录里所写:“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

竞技体育没有常胜将军,中国女排也不例外。1988年兵败汉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排名第七……2004年雅典奥运会,姑娘们重新站上最高领奖台,但此后没几年,新老交替、伤病等多种因素又让女排进入了新的低谷。直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奇迹般地绝地反击获得金牌。

到那时候,人们爱女排,不再是因为她们战无不胜,而是因为永不言弃。有人这样总结:“女排精神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一路就算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

很少有哪一个体育项目会像中国女排一样,让人们始终相信,一次两次输了不要紧,最终一定会赢回来。

只是这一次,当所有人都觉得她们能赢时,姑娘们输得如此干脆,确实让人猝不及防。

体育是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连结方式,也是最直接彰显输赢的连结方式。多举起的那一公斤,射得更准的那一枪,跑得更快的那0.01秒,对手没能回过来的那一球,都是赢的体现,更是获胜者实力、精神的体现。

走过一又四分之一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自创立之初就是人类向自身极限发起挑战的舞台。踏上这个鼓励更快、更高、更强的舞台,没有人想输着走下去。事实上,在这个舞台上,无论是哪一位选手、哪一个国家赢得比赛,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都会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获得本届奥运会体操男子全能第二名的肖若腾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你说拿银牌高不高兴?高兴!全世界就这么一个第二,谁不高兴?但是同样非常想拿金牌,可金牌也只有一个。”

金牌不是一切,输赢不是一切,但对金牌的渴望、对赢的渴望永远都不应该停止。

赢下小组赛最后一个对手阿根廷队后,女排姑娘们围成一圈向郎平指导鞠躬,郎平也与大家一一拥抱。按计划,东京奥运会后她将卸任女排主教练一职。

2013年,郎平在女排最困难的时候接手队伍。8年间,她带领姑娘们获得了一个奥运会冠军和两个世界杯冠军。

2021年,中国女排又回到了起点。

小组赛第三场在形势占优的情况下被俄罗斯队翻盘,队员们都显得很沮丧。郎平说,输球的时候也要昂起头。

昂起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到获得下一次的胜利。

公平与包容

东京时间8月7日上午十点半,奥运会男篮决赛在美国队与法国队之间展开。奇怪的是,与大多数情况不同,这场金牌争夺战进行的时间比斯洛文尼亚队和澳大利亚队之间的铜牌争夺战提前了8个半小时。

对于为何做出如此安排,赛事组织方没有给出答案,但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为了照顾美国观众。

东京时间的上午,正好是美国晚上的黄金时间段。然而对于法国观众而言,那时候却正好是清晨四五点钟。

这当然令法国人很不满意。

惯例终究是惯例,基于收视率的需要,打破一下也未尝不可。但有的时候,连竞技体育最根本的“公平”原则也会因为诸多场外因素做出妥协。

7月30日,美国接力队又提出申诉了。

当晚进行的4×400米男女混合接力项目预赛中,美国队虽然在小组中第一个撞线,但因为其第一棒选手戈德温和第二棒选手厄比是在接力区外完成交接,他们最终被判犯规取消成绩。

美国队连夜申诉,声称是现场的裁判让厄比站在了错误的位置,从而导致了交接失误。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美国女子4×100米接力队也是在预赛中出现交接失误被取消了成绩。随后她们以受到邻道选手干扰为由申诉,史无前例地获得了单独重赛的机会。

在没有对手同场竞技的情况下,美国队完成重赛,挤掉了本来晋级的中国队,成功跻身决赛并最终夺冠。

在东京,美国队申诉再次成功,直接进入决赛。这一次,轮到德国队被挤掉了。

体操男子全能比赛结束后,获得第四名的中国选手孙炜借用电影《飞驰人生》中的一段话在社交媒体发声:如果你想要公平,就来参加体育比赛;如果你想要绝对的公平,就不要来参加体育比赛。

过程和结果的不可预测性,是竞技体育最吸引人的因素之一,也是它最让人无奈的因素之一。自奥运会诞生之日起,无论是对兴奋剂的严格检测,还是在部分比赛中引入电子评分系统,抑或是加强对裁判的监督,对“相对公平”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止,也一直在路上。

东京赛场上,还有一些别样的“公平”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

体操女子团体资格赛中,德国运动员身穿包裹到脚踝的全身连体体操服参赛,这与一直以来女体操运动员穿着的三角高衩紧身衣形成鲜明对比。该国运动员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增强运动员自主选择参赛服装的可能性。

8月2日,新西兰举重选手哈伯德成为首位在奥运会亮相的跨性别运动员。在参加女子87公斤以上级举重比赛时,她3次抓举失败早早出局。

今年43岁的哈伯德出生时是男性,8年前,她改了名字并接受荷尔蒙治疗,随后选择以女性身份参赛。

从那一刻起,争议就一直存在。而身处舆论风暴中心的哈伯德对此极少发声。2017年首次复出以女性身份参赛时,她这样回应:“我就是我。我无意改变世界。我只是想做我自己,做我该做的,专注于我的举重事业。”

在本届奥运会上,共有包括哈伯德在内的3位公开声称自己是跨性别者的运动员参赛。其中,加拿大女足队员奎因还随队获得了金牌。

从只是属于男性的竞技,到女性加入,再到女性勇敢地为自己争取权益乃至有跨性别人群出现,万众瞩目的奥运会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风向标:无论是赛场内外,无论是体育赛事还是其他,世界都需要更多的包容与多元。

对手与朋友

8月5日晚上,女乒团体决赛中,伊藤美诚又一次输给了孙颖莎。中国女队也以3:0战胜日本队,实现奥运会上该项目四连冠。

奥运会之前,作为现今日本女乒“一姐”的伊藤美诚豪言要拿下混双、单打和团体3枚金牌。虽然3金愿望没实现,但她最终也交出了一金一银一铜的成绩单。

本届奥运会,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伊藤美诚一定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外国运动员之一。

把主观情感放在一边,人们不得不承认,伊藤美诚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除了她在比赛中极具侵略性的举动和表情外,还因为她已经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对中国女乒形成实质性的威胁。

对于这一点,国乒团队显然有清醒的认识。女子团体决赛后,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表示,比赛期间除了中国队,其他国家的选手没有给伊藤美诚造成任何威胁,这说明她已经具备了和中国顶尖选手相当的水平。

女队主教练李隼也坦言,日本球员近年来一直在进步,“我们的年轻球员进步快,与有日本队这样的对手有很大关系”。

冠军是自己拼出来的,也是被对手“逼”出来的。竞技体育中,势均力敌的对手往往是亦敌亦友的存在。在新冠肺炎疫情阴影笼罩世界的当下,好不容易来到奥运会赛场的运动员之间,也多了几分温情。

7月29日,羽毛球女单八分之一决赛中,美国选手张蓓雯先胜一局后,第二局突然受伤弃赛。

不战而胜的中国选手何冰娇赛后却哭了。她说见不得别人受伤,“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好好跟她拼完这场球”。

相似的一幕,也出现在了羽毛球女双四分之一比赛场上。

中国组合陈清晨和贾一凡取胜后,特意走到了日本组合身边,轻轻敲了敲广田彩花的膝盖。今年6月,广田彩花右膝十字韧带断裂,为了奥运会,她选择保守治疗带伤参赛。

事后,贾一凡表示,广田彩花带着重伤,能站在球场上就很值得尊敬。当日本媒体把这番话告诉广田彩花时,她显得很高兴:“这就是体育最大的魅力。”

东京奥运会游泳比赛最后一天,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结束。当中国选手张雨霏等待接受采访时,日本队运动员正好从她身边走过。张雨霏特意转身,与池江璃花子拥抱在一起。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池江璃花子一举夺得六金两银,惊艳整个亚洲。那次亚运会,张雨霏摘得两金一银。如果没有意外,这两位年轻人将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彼此重要的竞争对手。

2019年初,池江璃花子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治疗后,她宣布复出并参加了东京奥运会接力项目比赛。

“我跟她说‘See you next year(明年见)’。”本届奥运会获得两金两银的张雨霏说,“希望2022年杭州亚运会我们能再次相遇”。

8月1日,在男子跳高决赛中,意大利选手坦贝里和卡塔尔选手巴尔希姆跳出了完全相同的成绩。

当裁判问他们是否要加赛时,巴尔希姆反问:“我们可以拥有两块金牌吗?”得到裁判肯定的回复后,两位选手激动地抱在了一起——从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开始,他们的友谊已持续了11年。“做出分享金牌的决定时我们心意相通。” 巴尔希姆说。

赛场上相互厮杀,赛场下互相成就,在这届一切都很特殊的奥运会上,运动员们携手用行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的新格言——“更团结”。

图①:东京奥运会举重项目结束后,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图②:羽毛球运动员谌龙在比赛后遵照保持社交距离的要求接受采访。

图③:8月8日,在东京奥运会媒体交通中心,志愿者和前往闭幕式现场的记者碰拳问候。

本报记者 杨登峰 摄

图④:8月1日,东京奥运会女子100米栏比赛中,一名匈牙利选手(右)搀扶起在比赛中摔倒的牙买加选手。

本报记者 杨登峰 摄

图⑤:8月1日,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后庆祝。

图⑥:结束与阿根廷队的最后一场小组赛后,郎平与女排姑娘拥抱。

图⑦:7月25日,丘索维金娜在跳马比赛中。

图⑧: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在赢球后挥拳呐喊。

本报记者 杨登峰 摄

(题饰:陈子蕴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新华社供图)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