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1年08月14日 星期一

【民声】把小事办好从来不是一件小事

苏墨
《工人日报》(2021年08月14日 03版)

修鞋、改裤脚、配钥匙……这些“小修小补”的事儿,如今常常让都市人头疼。相信您的社区群里,一定有人问哪里有提供这些“小服务”的小摊,答案往往是在童年里。

这看似是个段子,实则让人心酸。怎么办?鞋开胶了,扔了吧;裤子太长,压箱底吧;小家电坏了,再买一个吧……好多浪费其实是无奈之举。

年轻人“被迫浪费”,中老年更感觉跟不上形势。外卖把小卖铺、便利店、早点摊挤出了生活圈,更不用说小五金店、杂货店。以前出门就买的饺子烧卖、扫帚簸箕,非要去到大商圈、大超市才买得回来,甚至只有在网上下单等待配送——着急也没用。坐车好几站买个螺丝冤得慌,三元五元还得掏运费,更是不划算。

城市越来越繁华,网络越来越发达,生活却越来越不方便。城市道路是整洁了、干净了、规范了,可小摊小贩没了生活空间后,市民也难以找到“小修小补”的服务。虽然都是些针头线脑的小事儿,但桩桩件件却又是关乎吃穿住用行的民生大事。

前不久,商务部、住建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在居民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建设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仅包括一日三餐所涉及的菜市场、早餐店、便利店等,也包括不起眼的维修点,满足居民修鞋、修自行车、配钥匙、改衣服等“小修小补”的便民服务。

城市发展的速度太快,一些软性问题总是在所难免,但是肯停下来倾听老百姓的心声,关心和解决小问题、小差错,就值得肯定。让城市更多一点烟火气,更多一点人文关怀,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然而一个城市的温度、气度,往往是在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儿中积累起来的,平凡朴素却能凝聚人心。

如何科学管理城市,是一门大学问,解决好民生小事也从来不是一件小事。就拿小摊小贩、小门市来说,如何使其融入城市发展进程、如何升级改造成有人文关怀的风景线,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良心和智慧。粗暴取缔,让小手艺人、小生意人没了生计来源,也让普通市民的生活质量受损;放任不管,则又可能拉低城市形象品味、阻碍交通妨碍社区安全。

但这不并是一个非左即右的问题。创造性管理,可以让鱼和熊掌兼得。今年1月,有着60多年历史的南京科巷菜场经过改造,以“科巷新市集”的面貌重新开业。“新市集”一楼设立“社区工坊”,吸纳了配钥匙、修锁、干洗缝补、理发等一众小服务。据介绍,“社区工坊”这一综合性服务业态,已在南京、上海、杭州、合肥、北京、西安等多地落地。在合理的规划和精心的设计下,流动的小摊贩,有了遮风挡雨的工作场所,市民得到方便,与菜市场、超市、食堂等连在一起,又解决了客流问题。

在城市的边边角角,给修修补补这些小服务留下的空间,是小事儿,但只有把老百姓放在心上,才能真正做好。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