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1年08月16日 星期一

“泡”在排水一线24年,与污泥臭气为伴; 同病魔斗争不离岗位,总想再多干一些

拼不够的陈队长

本报记者 曲欣悦
《工人日报》(2021年08月16日 05版)

陈清琪在清理下水道中堆积的树叶和淤泥。

“拼”是认识陈清琪的人对他的共同印象。

在又脏又累的排水岗位上,今年59岁的陈清琪已经干了24年。作为海南省海口市市政管理局排水所秀英队队长,他是队里年龄最大的一个“兵”。

每逢暴雨台风天气,他总是冲在排水第一线,带领队员们与超强台风正面搏击;而作为一名癌症晚期患者,他从工作中获取力量,顽强地与绝症抗争,奇迹般地将生命轨迹不断延长……

“陈队长为什么这么拼?”这是很多人都向他抛出过的问题。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困难我敢于亮剑。”曾是军人的陈清琪总是语气铿锵地作答。日复一日琐碎、辛苦的工作并没有磨去他身上的“侠气”。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陈清琪说,他要把一线岗位当战场,一直战斗下去。

“我只有一个选择,就是要去基层”

长度约360公里,道路60条,窨井盖约19420座,积水点8个……陈清琪和19名工友承担着排水所养护队中最重的任务。管网排查、清沟挖泥、排水抢险……他们每天都要同污泥臭水打交道,工作中常常伴随着难耐的扑鼻恶臭。

但就是这样一个又脏又累的基层岗位,谁劝陈清琪离开,他都不答应。

从事一线工作,源于一份深植于陈清琪内心的情结。

1997年,曾是海军航空兵的陈清琪转业回到海口,许多条件优越的大单位都想聘用他,但他却做了一个让许多战友都感到不可思议的决定——转业到排水管道养护所工作。

“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我从小在军营里长大,那些充满斗志的军旅歌曲总让我热血沸腾。”陈清琪说,父亲建议他选择去基层岗位,那里是干事创业、施展拳脚的好地方,能让人得到充分锻炼,获得快速成长。

“所以当时,我只有一个选择,就是要去基层。”陈清琪说,后来自己的成长证明,父亲是对的。

“干好一项工作就不要怕吃苦。苦吃够了,工作就做好了。”刚来排水所时,所里的老劳模卢修学给了陈清琪很大影响。

为了弄清积水原因,抢修工人需要下到水沟内。“管道内水流急、光线差,井里有垃圾、废弃物,稍不留神就会有刮碰。”但陈清琪记得,卢修学总是抢着先下去,好几次臭水差点灌到他嘴里,他依然咬紧牙关,不找到堵点不罢休。

陈清琪还记得,卢修学平日话不多,但一到排水作业现场,就像打开了“闸门”,各种经验之谈滔滔不绝地“涌来”。陈清琪喜欢跟着老劳模在现场干活,在他看来,那就是优秀基层工作者该有的模样——身先士卒,永远在现场说事。

24年来,陈清琪从没有脱离过排水一线。无论清晨还是午夜,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积水现场,最后一个离开。

他的手机号码一直对市民公开。他承诺,辖区内只要发现井盖破损、下水道堵塞等问题,24小时随时出动处理。为了不因手机没电而漏掉电话,陈清琪总是随身带两个充电宝。

“水在人在,不辜负市民的信任”

海南的台风季是排水所任务最重的时候。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所有车辆加满油随时待命、提前巡查每一个积水点……每到这时,陈清琪的神经总会绷得更紧。

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海南,登陆时风力达到17级。他和队员们凭着记忆,在积水很深的路面上,用十字镐撬起一个个二三十斤重的井盖,清淤排水。

台风愈发猛烈,排水队员们来不及撤退,陈清琪冒着生命危险在水中跋涉,被暴风雨吹倒,他在浑浊的水里打个滚又爬起来继续向前……晚上10时,他终于将19名队员一一接回集合点,没有一个人受伤。

“队长,你先去歇着吧,我们来干就好了。”深夜,风雨渐小,队员们考虑到陈清琪身体抱恙,劝他回家休息。

“这怎么行?水在人在。”队里没有一个人能拗过固执的陈清琪,只能让他继续留在现场,直至道路积水全部退完。

一场硬仗结束,陈清琪的手机坏了,衣服湿透了,嗓子也哑了。但第二天清晨,那个身材清瘦的身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带领队员将20余公里道路上的1000多个窨井井盖一一掀起,清理堵塞在井里的树枝树叶。

“市民们都说我们是风雨中的‘小黄人’,雨天看到我们就很放心。”陈清琪很喜欢这个亲昵的绰号。在他看来,市民的点赞就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大认可。

又是一个台风天。深夜,排水作业还在继续。陈清琪来到路边一家茶餐厅给队员买盒饭。得知他们是在附近排水作业的工人时,老板立马对陈清琪说:“今晚餐厅不关门了,你们想休息随时进来。”

那一晚,陈清琪和队友们在餐厅大堂短暂休息,第二天清晨又投入工作。

“自己还要做得更好,不辜负市民的信任。”那一晚的感动,深深印在了陈清琪的脑海里。

“总想着在岗位上多干一些”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我都会好好回顾一天的工作,觉得干一天就是赚一天。”陈清琪由衷地对记者说。

陈清琪的微信名叫作“珍惜阳光”。这是他在身患癌症后给自己取的。

2010年,陈清琪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近10年来,他两次被下病危通知书,先后做过食道和胃切除手术,每3天就要打一针,每天早晚都要吃一大把药,每3个月就必须到广州化疗一次。

“工作使我充实,使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因此,即使是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陈清琪依然没有离开一线岗位,并坚持参与了多次抗风救灾工作。

参与“威马逊”台风救灾后,陈清琪发起高烧,身体疼痛,那是病情反复的信号。2016年春节前夕,陈清琪的身体再次亮起“红灯”,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然而,他仅在医院住了10天就要求出院。出院后的他又带着药物奔忙在一线。

单位领导心疼他,三番五次想把他调到轻松的岗位,他都谢绝了;队员们心疼他,要求他只当指挥,但一到现场,头发半白的他还是忍不住亲自动手。

“当理想与信念无法用文字来解释时,我愿意用生命来作答。”这是陈清琪用了7年的微信签名。让他继续留在自己选择的排水一线发光发热,比任何劝慰都让他感到身心舒坦,“如果不是得病,我可能还不会有这样的体验,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所以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总想着在岗位上多干一些。”

就这样,陈清琪成了大家公认的硬汉和榜样。即便辖区内作业任务繁重,但队员们各个迎难而上,组成了一支凝聚力极强的“拳头”养护队。

年轻时喜欢看武侠小说的陈清琪记得,故事里的大侠总是不畏强手,即便知道会败,也一定会拔剑相迎。“退休后,我打算当一名志愿者,在一线继续发光发热。”

受访者供图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